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468篇
中国政治   483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何思杰  曹峰 《当代广西》2014,(20):46-46
正谭就根是忻城县城关镇高塘村党总支书记,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更让群众称道的是,谭就根一家三代父子兵,锤炼本领淡泊名利,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谭就根的父亲谭光恒参加过淮海战役,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复员回乡后,谭光恒担任高塘村第一届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搞土改、分田地,为家乡建设劳碌奔波。1958年,谭就根的二哥谭就强刚刚初中毕业,父亲谭光恒便鼓励他到部队锻炼,成为谭家的第二代军人,在广西军区警卫营服役19年。1977年,谭就根高中毕业后,回到高  相似文献   
62.
毛梦溪 《民主》2013,(4):59-61
在我印象中,20多年前,中国散文界曾时兴过一段艺术散文。所谓艺术散文,我想应该是相对生活散文而提出来的。风行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近些年,受快餐文化的影响,散文的艺术性在消失,生活化倾向在迅猛扩展。扩展到了随时随地来来往往,又随时随地且拾且丢的地步,还不及云烟过眼。看过了读过了,也就过去了,大抵是留不下什么印象的。这是近些年中国散文大众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散文界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63.
田义 《学理论》2013,(24):177-178
张爱玲,中国20世纪文坛上的天才作家,犹如寂静夜空中滑落的流星,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张爱玲的作品在美的背后,潜藏着无尽的感伤。感伤的根源在于张爱玲无意识中形成的"家"情结,这种"家"情结影响到张爱玲的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
《公民与法治》2014,(11):56-56
66年前,董存瑞的英雄壮举震撼了祖国大地。如今在英雄的家乡,又走出了一支叫响全国的光荣团队,这就是怀来县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65.
水乡粽香     
“小脚粽子芦叶包,两勺糯米一勺枣,手捻的麻绳拴在腰,托在手心三个角翘。锅里烧十滚,粽子翻个身,汤绿稻花香,门口站着盼儿的娘。”这是我家乡的一首童谣。生动地描绘了包粽子的过程。家乡的人们用芦叶包粽子,每到端午前后,雨巷里总有水乡女子糯软清甜的叫卖声:“粽箬卖呀——”母亲便循声赶去,买上五六斤,扎成一把一把的,晾干后挂在墙角备用。  相似文献   
66.
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地处施甸县南边海拔2619米的大亮山,是杨善洲家乡最高的山。他16岁时父亲病逝,和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母亲常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拿到集市上卖。是大亮山养活了他一家。在日后风风雨雨的岁月里,杨善洲亲眼看到曾经长满大树的大亮山,一点点变秃变荒,乱砍滥伐,曾成为一个时代的隐痛。他不止一次向身边的人诉说:  相似文献   
67.
时间在悄然流逝,不经意中,阔别家乡已六年有余了。然而,我对故乡的怀念情愫却与日俱增,犹如深冬冰封的河流,总有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在心底酝酿流动……那天走在街上,手机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号码。我拨过去,原来是家乡的峰哥打来的电话。虽然多年没有联系,可乡音依然让我振奋。峰哥一次又一次地叮嘱:"这  相似文献   
68.
正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代表长汀县委和杨成武同志的家乡人民,参加纪念杨成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杨成武同志的光辉业绩,追思学习杨成武同志的革命精神、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长汀是杨成武同志的故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  相似文献   
69.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点故乡情结吧,有一个山遥水远的老家,是一件值得回味一生的事。那里的山川、道路、村舍,带着祖辈的生活气息,始终生长在记忆深处,虽然不必记起,也从不曾忘记。  相似文献   
70.
《传承》2013,(6):20
韦拔群,1894年2月6日出生在广西东兰县武篆区勉峨村东里屯一个比较富裕的壮族家庭里。韦拔群12岁离开家乡,先后到东兰县高等小学、宜山庆远中学和桂林法政学堂读书。1915年12月,全国各地掀起护国讨袁运动。韦拔群赶回家乡,变卖了自己的部分家产,在家乡邀集了1000多名有志青年,购买枪支,树起护国讨袁的大旗。他带领这支队伍,投入黔军,参加讨袁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