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468篇
中国政治   483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访王顺邦是利用他到西宁办事的机会。办完事后我约他到我办公室详谈。期间。他的手机响个不停,说的几乎都是和土豆有关的事。他说。自2006年自家种植的土豆在全国秋季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后。他生活的节奏和人生轨迹就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互助县委、县政府授予他“优秀乡土人才”荣誉称号。2007年他又获得了“青海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接踵而至的荣誉和方方面面的关注让他有些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92.
故乡行     
人老了,往往更恋家乡故土。晚年的储江同志,几乎年年回故乡无锡。那里有他熟悉的山山水水,有他熟悉的父老乡亲和喜爱的乌米饭、绿苎头糯米粉团子,更有他青年时的梦想。2005年5月19日,储老又一次回到了故乡。  相似文献   
93.
春雨绵绵,乡情浓浓。2006年2月1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原秘书长林丰正伉俪一行18人.到漳浦县省亲谒祖。他们前往祖地石榴镇攀龙村与宗亲会面交谈,到祖祠龙山堂祭拜.为林丰正亲笔题写的“源远流长”横匾揭彩,还到村后草埔山祖墓扫墓。林丰正对记者说:“我回到了真正的家乡,感到很亲切.很激动。故乡山青水秀.宗亲们非常热情.大家相见恨晚啊!”他指着横匾说:“我的感慨都在这四个字里面!”  相似文献   
94.
王珏 《学习论坛》2004,20(7):14-16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的局部投资过热,其根源是国有经济改革不到位和人们的"国有制情结".在国有经济膨胀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隐忧,破除"国有制情结"是根治体制性投资过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白手起家,不到几年工夫,他就成为崇阳首富.为了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血气方刚的他低价处理了自己的全部店铺,毅然决定自己出钱给家乡的穷困山村修路.于是,一场愚公移山式的修路工程在他的主持下开工.耗时10年,公路终于大功告成.因为自酬资金无偿为家乡人修路,他很快当选为人大代表、村干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数十家媒体竞相报道,被誉为"公益修路第一人"!成为闻名全国的修路明星!  相似文献   
96.
李琳 《今日民族》2016,(2):12-15
正从新疆到云南,从西北到西南,跨越几千公里,这是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以下简称"预科基地")新疆籍预科学生的求学之路,也是他们奔向梦想之路。南方以南,以梦为马,这群年轻的新疆学子怀揣着学业的梦想,家人的期盼,  相似文献   
97.
李盈  彭勇 《当代贵州》2011,(4):28-29
2010年11月,省委宣传部和当代贵州杂志社在京召开座谈会,邀请黔籍在京各界人士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对座谈会发言摘要阅后,要求复印给其他省领导参阅,作出“有些建议、意见值得重视和采纳,希分管领导予以重视并采取行动”的批示。并对许多建议进行了重点圈阅和点评。抓什么项目?如何抓项目?目前贵州最稀缺什么项目?黔籍在京各界人士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了解到的情况、掌握的信息,竞相贡献出来,有的还花了大量心血准备项目策划方案。现将这些意见建议摘录如下,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98.
镜头     
一道美丽的风景,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画面,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普通人眼中家乡最美一瞬是怎样的呢?请拿出你的手机,拍出你眼中最美辽宁,真实辽宁。 作品内容不限,可以反映家乡的城市建筑、生态环境、城市风景、人文风情、时尚活动、工作生活等等.家乡的美,家乡的正能量需要你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讲好辽宁的故事、传播辽宁的声音、推介辽宁的文化,展示辽宁的形象。  相似文献   
99.
在海峡对岸,有一本由河南省鄢陵县籍台胞们于1983年9月在台北创办的《鄢陵杂志》,成为近来鄢陵乡亲的一座"金桥".杂志乡音俚话家常,诗词文章叙真情,内容朴实无华,充满了浓浓的乡韵、乡音、乡情,使读者爱不释手,日益成为海峡两岸同胞沟通的"金桥",深得乡亲们的喜爱.《鄢陵杂志》是台湾的鄢陵籍台胞自筹资金,无偿编辑,免费赠阅的合法刊物.  相似文献   
100.
山乡和谐曲     
方进东  ;田连才 《实践》2009,(6):36-36
年轻人、能人都外出打工抓经济收入了,留在家里的年老体弱者,有许多事需要办却办不成,这是近年来农村尤其是偏僻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家乡的困难,多年在外的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泉脑子村农民工张月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心为改变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做些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