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42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现行制度采用自愿性认证的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性。目前建立强制性认证制度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本文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2.
《刑警与科技》2006,(2):83-89
二、市场准入与企业管理模式问题 该章是针对安防报警服务业中的各类企业作出的权利义务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各类企业从事安防报警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资格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不同的企业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的规定、各类企业在进行服务时所应遵循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等等。本章明确三类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格上所共同遵循的要求和规定,同时确立了公安机关对三类企业从业资格管理的模式,并分别对各类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33.
韩鹏 《中国司法》2003,(3):50-51
涉外公证有别于国内公证,它所特有的域外属性决定着涉外公证在我国加入WTO后融入国际社会的作用日趋显著。我们立足于国际社会必备条件之一就是诚信无误的涉外公证。  相似文献   
134.
135.
李超 《求索》2007,(1):43-45
“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主要体现在投融资体制方面,而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效率方面。本文以资本市场为立足点,以高新中小企业的聚群效应为例,以拓扑学的高维空间理论和超边际分析为工具,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的框架假设范畴下,给予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6.
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石家庄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石家庄市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7.
外资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监管的基础理论与监管体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学武 《前沿》2006,(10):47-51
本文从探讨外资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监管的基础理论入手,介绍了外资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监管的内涵、必要性、价值以及监管的目标,分析比较了四种国际监管模式。以便对我国外资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监管的法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8.
汪江连 《经济与法》2003,(12):143-14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国应执行中国货物减让和承诺表的规定,以及本‘议定书’中具体谈及的《农产品协定》的那些规定。在这方面,中国不得保持或采取对农产品的任何出口补贴。”这一款的内容包括:(1)涉及到中国在农产品货物减让表中规定的产品的约束税率,然后对其进行关税减让;(2)根据“议定书”第7条第2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9.
《共产党人》2005,(10):53-53
吃的更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已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方便食品、散装速冻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饮料等十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届时,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未经检验合格并加贴QS标志的散装速冻食品一律不准上市销售。市民购买食品时,请认真查验是否有QS标志。  相似文献   
140.
2006年12月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分别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入世承诺,贯彻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本组笔谈收录的4篇文章,既对这两部法规的整体作了评述,又对具体制度,如准入监管、审慎监管、终止和清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外资银行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