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85篇
综合类   1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程乐 《德国研究》2007,22(4):14-20
国际关系领域的第四次论战围绕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展开.近年来,一些欧洲学者试图从经验性研究出发对两种理论进行综合,研究政治行为体与结构之间的互动机制.本文基于德国学者弗兰克·施莫芬尼(Frank Schimmelfennig)对欧盟东扩决议过程的分析,介绍他所提出的修辞行为理论(rhetorical action)①,阐释其理论提出的前提和出发点及其主要主张,最后将对修辞行为理论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2.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需要通过合作使认知和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情境性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依照建构主义理论,系统实施教学改革;抓住内涵,建设精品课;制定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开发校园环境建设新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3.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建立在该哲学理念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过程.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有助于充分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和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所面临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出发,提出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的应对性策略,即“体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文章重点介绍了“体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具体的实践环节,给陷入困境的英美文学教学找到了一种应对性的教学办法,目的是使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其新颖而独特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其评价机制是过程评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启发、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6.
高校英语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承担起西方文化的传递工作.他们应将英美文化融入到<英美概况>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质疑和探索精神.向他们传授应掌握的相应的学习策略,不断积累了解英语国家所必备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能够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37.
惠耕田 《外交评论》2006,50(3):96-103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属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其理论基于人类解放的认知旨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国际关系批判理论中产生了不仅注重批判,更加注重建设的建构主义理论。应用沟通行动理论研究国际关系成为欧洲建构主义的特色,这种以理解具体行动意义为目的的阐释学方法不同于美国建构主义对行为的实证研究。沟通行动的应用研究解决了结构与行为体互构机制的难题,避免了建构主义经验研究中的结构偏向,使行为体的施动性重回研究视野,奠定了规范内化的微观基础,从而回归了建构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国际文化的制度化,国际制度的合法化以及国家的社会化都离不开国家间的沟通行动。另外,国际关系中公共领域和生活世界的存在也使得国家间沟通行动成为可能。但是,虽然沟通行动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科学传统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但是对于国际体系中的突现现象,仍无法予以有力的解释,这也显示了沟通行动理论应用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8.
通过实践教学,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9.
哲学视角下的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人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哲学强调世界观、价值观,而建构主义有着鲜明的和平、友谊等价值取向;建构主义理论以之得名的"建构",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社会建构主义不仅显示出它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与活力,而且逐渐确立起它在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主要地位。本文探讨了社会建构主义中一个重要的但经常被忽视的核心成分--语言作用。语言作用问题也是社会建构主义内部不同分支之间的主要区别所在。正确理解这些区别既有助于研习社会建构主义关于语言作用问题的理论,也有益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利用这个研究视角,这不仅涉及到"什么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含义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建构主义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