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抽象性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其所反映出来的实质内容乃是“个人受抽象统治”。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导致人的自我异化的根源在于“抽象统治”,或者说抽象成为真实的统治力量。由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抑或现代性批判就是以揭示和批判“抽象统治”为基本定向的。正是在现代性批判视域中,本文以“抽象统治”为核心线索,勾勒出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该问题的理论探索和思想的轨迹;对抽象统治的始源地、枢轴、发生机制以及现实运作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2.
刘琳 《唯实》2008,44(4):39-42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分析中对社会伦理关系的"是怎样"的批判性陈述,同时,也是马克思对人们的社会伦理关系"应怎样"的表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关系进行价值批判的思想,揭示了社会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价值存在形态,即资产阶级伦理价值观念和范畴的根源。  相似文献   
23.
“官本位”的危害及其破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本位,即官权本位、权本位、拜官主义、官权拜物教等。官本位就是以官权作为基本价值尺度衡量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也就是把官权作为社会的中心,认为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权,就什么都有  相似文献   
24.
肖祥 《理论探讨》2002,3(4):55-58
反腐倡廉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权力腐败之所以层出不穷 ,关键是领导干部没有正确对待权力。权力拜物教表现为神化权力、嫉羡权力、膜拜权力、占有权力 ;权力拜物教导致了权力滥用、权力私有化、权力商品化和权力享乐等腐败现象 ,它不仅侵蚀党的肌体 ,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 ,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反对权力拜物教 ,这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表率性 ,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5.
权力观辨析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为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人民权力的受托者———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唯物史观 ,执政为民 ,拒斥权力拜物教 ,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26.
病态社会的典型病例:阿多尔诺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多尔诺将大众文化看作病态社会的一个典型病例,对其意识形态本质,标准化生产,商品拜物教特征进行了深刻批判。其观点对后世的文化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阿多尔诺的观点也有偏颇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阿多尔诺的批判主要局限于理论分析,很少伴以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二是阿多尔诺没有看到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没有看到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都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27.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不仅从现象上揭批了拜物教的种种危害,科学划分和区别了拜物教的三大类型,更重要的是他深刻揭示了拜物教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实质,提出了扬弃的根本路径。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运用科学批判的话语从历史主体发展的视角与观念的层面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与反人道性。它对于我们应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困惑,走出拜金主义的意识形态迷雾,重建科学的财富伦理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8.
李怀涛 《求索》2010,(12):109-111
马克思的三大拜物教批判话语的逻辑递升基于商品、货币、资本经济范畴的演变。他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述了商品、货币、资本范畴的演变的历史与逻辑,为我们科学地理解拜物教批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商品绝非简单平凡的物件。一旦像马克思那样对之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解剖,为我们司空见惯的商品将显露出其真实面目。它不仅仅是一个可感的物理实体,而且还是一个超感的价值实体;这个二重存在物,不但有着人们难以察觉的实体性,而且还会凭借自身的形式规定在特定的矛盾运动中焕发出别样幻彩;更为甚者,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它面前,对之顶礼膜拜,成为受其役使的拜物教徒。人与物关系的这般奇幻颠倒是附着于商品生产的固有品性。只有历史地超越这一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对这一幻境构筑的实践破除。  相似文献   
30.
《学理论》2017,(3)
《资本论》视域下马克思的自由观主要体现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不自由的批判和揭露,另一部分是对未来社会即自由王国的美好展望与研究。以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逻辑叙述顺序为线索来论述马克思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