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72篇
中国共产党   188篇
中国政治   244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现有几乎所有关于核威慑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都认为,核武器数量是否达到确保摧毁门槛对核威慑有效性有决定性影响。这种"确保摧毁"原则对学界的影响已达到范式级程度,以至于学者们在争论中国核武器数量够不够这个政策问题时,均自发地从该原则出发论证各自的主张。本文认为,"确保摧毁"范式忽视了承诺可信度在核威慑生效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特别是未能充分意识到核武器数量变化对承诺可信度的反向影响以及这种反向影响对核威慑生效机制的影响,因而错将是否具备确保摧毁能力作为判断核威慑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通过剖析核武器数量、承诺可信度与核威慑有效性三者的作用关系,充分说明,"确保摧毁"既不是核威慑有效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其必要条件;未达到确保摧毁门槛时无需增加核武器同样有可能实现有效核威慑,而达到该门槛后为确保威慑有效反而应当(继续)增加核武器。超越"确保摧毁"范式有助于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核威慑生效的全部机制。  相似文献   
682.
心理学家佩蒂、卡西窝波和休曼提出的ELM模型即"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把消费者态度改变归纳为中枢和边缘的两个基本说服路径.该模型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说服路径依赖于对传播信息作精细加工的可能性高低.精细加工可能性取决于消费者的MA0水平(M指动机,A指能力,0指机会).当消费者的MA0水平较高时,中枢说服路径有效;反之,则边缘路径有效.ELM模型对道德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启示在于:一要根据不同道德教育对象的MA0水平选择不同的说服策略;二要多形式、灵活化设置边缘线索,诉诸积极有效的情感激发;三要努力提高道德教育对象的MAO水平,诉诸科学艺术的理性说服.必须指出的是,诉诸理性与诉诸情感之间要保持合理张力,实现中枢和边缘两种说服路径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8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脑力劳动日益占据劳动领域的中心地位,体力劳动被驱逐到劳动实践的边缘地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二元对立现象愈发明显。这种不平衡的劳动关系以及错误的劳动观念对广大青少年毒害颇深,因此,进行相关的劳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劳动态势,先后多次专门制定和印发关于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和政策。  相似文献   
684.
李兴刚  周烈 《西亚非洲》2023,(1):3-19+156
阿拉伯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与多样化中,成就辉煌,贡献甚巨。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巨大,它不仅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文化之间起传承之功,而且首显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形态。阿拉伯字母是除拉丁字母外世界上使用最广的一套字母。籍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韧性,更是其他文化难以企及。然而,辩证言之,游牧文化相关特性虽曾助推阿拉伯历史辉煌,增强阿拉伯人对殖民压迫和剥削的抵抗,但无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部落文化盛行不利于建构和增强国家共同体意识。误读甚至曲解教义易滋生宗教极端思想和行为。社会文化中潜藏的盲目服从、专制主义、崇洋媚外等特性掣肘国家发展与进步,且为外来干涉提供了可能。过度尊古,不仅排斥理性思维,阻碍创新,而且敌视现代化与世俗化。从阿拉伯世界动荡教训可知,21世纪阿拉伯世界要实现团结、稳定和繁荣,需要有一种更包容、开放且与时俱进的阿拉伯文化。  相似文献   
685.
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中国的社会工作出现了社会性和专业性双重弱化、专业泛化等亟待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的泛化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界定不清晰而引起工作重心不明确、专业属性和优势丧失所导致的。因此,重新聚焦兼具社会性特征和专业性需求的“社会边缘人群”,将其作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发挥社会工作“促进人与人的交往联系”的专业优势,并将工作重心聚焦到“人与社会的良性连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而围绕“社会边缘人群”建立的相关理论模型,为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提供可参考的框架和指引,从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性,避免泛化陷阱,更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86.
王自强 《党员文摘》2023,(19):52-53
在德国柏林,打开手机外卖软件,各种选择令人眼花缭乱,世界各地美食应有尽有。在这里,德国本地菜反而不是主流,土耳其肉夹馍和越南菜等异域风味大有“喧宾夺主”的架势。德国饮食的多样性离不开外籍务工者和外来移民。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  相似文献   
687.
徐晓军  孙权 《求索》2023,(1):158-166
在集中型城市化政策导向下,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快速集中,城市边界快速向郊区蔓延。但这种作为城市外部扩张结果的“郊区”更多是以一种过渡形态存在于城乡社会之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由中产阶层向“城市边缘”迁移形成的“生活化郊区”存在重要差异,其实质是城建思维主导的“边缘城市”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步入成熟阶段,“边缘城市”型郊区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日趋凸显,人民追求低密度、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得到满足。及时调整集中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关注和重视作为“城”“乡”社会“边缘”与“衔接处”的郊区,逐步将郊区发展的战略定位由“边缘城市”转向“城市边缘”,建设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的生活郊区,是未来中国城—郊社会健康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