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关于古今中西"体用"之争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今仍无定论。应换用"马中西"关系命题深入讨论当代中国价值观演进问题。"马中西"关系应定位为"马魂、中根、西鉴"。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本体",要以价值"根基"涵养价值"本体"。完成这项涵养任务,必须系统建构中国传统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2.
发展特色产业,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并明确要求依托国家级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带动形成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板块.这一要求既是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一体化、区域资源利用最优化的路径选择,也是"万开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73.
梅珍生 《政策》2015,(2):58-60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相似文献   
74.
杨柳 《湘潮》2016,(1):79-80
加快推进生态涵养发展背景下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建设,应结合渝东北地区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从健全和完善综合执法制、首问责任制、责任清单制、综合考评体制、责任追究制五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5.
这两天,有一则小消息颇有趣味: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宿舍楼的洗衣房门口有燕子筑窝并繁育小燕子。因担心学校暑期封楼后小燕子会饿死,有同学将该信息发到网上求助。学校在得知后当天便决定,封楼期间在洗衣房打开一扇窗户,以便燕妈妈出入。  相似文献   
76.
从云阳县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重庆行政》2014,(2):96-97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延续和提升。重庆市已全面启动了以发展乡村经济,美化乡村环境,丰富乡村文化,构建和谐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云阳县"三农"工作的重点。旅游是兴一业、旺百业的产业。乡村旅游是在农村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是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效融合,是我县"旅游活县"战  相似文献   
77.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必须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其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于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8.
《北京观察》2020,(8):19-20
生态涵养区建设用地对于城乡融合发展尤为珍贵。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做好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是保护生态涵养区和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保障农民利益的核心问题,在诸多要素中应首先得到破题。  相似文献   
79.
《北京观察》2020,(8):22-22
生态涵养区在发展适宜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时候,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人、地、房资源要素配置的矛盾。"地"是指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房"是指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上的设施建筑。处理好"人""地""房"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快生态涵养区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农民就业增收,同时也降低绿色发展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80.
陕西省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经济发展落后.研究水源地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陕南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对实现陕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业发展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入手,陕南在水源涵养地保护条件下产业发展应遵循规模化、循环化、科技化、品牌化、产业优化以及水资源补偿原则;陕南要着力培育旅游、农林特产加工、新材料加工三大产业,通过三大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既保证水资源输入地获得清洁水源,又保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