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06篇
中国共产党   157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9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杨勇 《学理论》2013,(32):308-30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入手,着重分析学生主体性教学法的理论渊源,学生主体性教学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2.
王向阳 《湖湘论坛》2007,20(1):47-49
"文学台独"是文学领域里的"两国论",其产生和形成与台湾的"本土化"运动有着极为密绵的思想渊源关系;它以确立台湾文学独立性为价值取向,"去中国化"是其本质特征.抵御"文学台独"的侵蚀,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3.
张京华 《湖湘论坛》2007,20(3):24-25,42
20世纪末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以德治国"和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国古称礼仪之邦,"和谐"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学理渊源,源于古代礼乐文明,特别是乐学、乐教传统.乐学、乐教传统中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和"."和"起源于音乐术语,发展而为哲学概念.研究周敦颐的"和"的思想,对于加深"和谐社会"的认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国家单方法律行为是"国家意图单方引起国际法上的后果的行为";"国家单方法律行为既是国家义务的渊源又是国际法的渊源";由于单方法律行为和条约同属国家的法律行为,它们的效力根据应当是相同的,国家意志、善意原则、基本规范、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等都可以作为其效力根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65.
秘密教门是我国秘密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魏晋时就已经出现,且渊源流长。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秘密教门分为邪教和秘密宗教两类,且均有着各自的渊源和特点。国家对宗教有信仰自由的政策,为了社会的稳定,应区别对待邪教和秘密宗教,并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个时代、特殊国情下如何应对秘密教门带来的问题,将秘密教门对社会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6.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实践中,邓小平围绕“什么是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一主题,在党的领导本质、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条件、自身建设、检验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执政观点和理论范畴。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最直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7.
日本姓氏与中国姓氏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拥有1亿多人口,但其姓氏的数量却达到了二十几万,可谓世界称奇。我国的姓氏发展也是历史悠久。可以说姓氏与我们每人都息息相关。那么拥有很深文化渊源的两国在姓氏的发展上又是否存在什么异同呢?二者又各自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姓氏和中国姓氏的发展历史。一、两国姓氏各自的发展历程(一)日本姓氏的发展历程1、氏与姓的产生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  相似文献   
68.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是重商,其中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经济伦理观反映了要求发展工商业和倡导富国利民,以抵御外侮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继承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的基础上,还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建构起具有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特点的经济伦理思想,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9.
李方祥 《理论导刊》2006,3(11):33-35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立起来。同时,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思想逻辑。近代传统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具有儒家文化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和张扬主观能动性等初始特点。  相似文献   
70.
陈红 《理论探讨》2006,(2):60-62
别尔嘉耶夫的哲学思想具有较强的实践品格,这主要体现在其关心社会政治问题、积极主张革命,无情地批判东正教会的反动和保守,强调人的内在信仰和人心灵的自主性,并以此来对抗虚无主义等三方面,而这其中又蕴藏着深刻的学理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