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23篇
中国政治   263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坚决打击毁湿开垦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和退化湿地的科学恢复,进一步加强我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资源安全,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张掖市打击毁湿开垦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及职责、时间及进度安排、具体要求等五个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9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但是,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却使湿地面积逐渐缩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动植物栖息、繁衍地遭受破坏,湿地环境不断恶化。随着人们对湿地的重视,要求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总结回顾了目前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的概况和特点,指出我国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亟待立法管护的迫切性,进而对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取向与制度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与构想,以期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3.
<正>湖北是"千湖之省",是全国湿地公园最多的省份。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当前,湖北应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服务生态省建设。一、全省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省是湿地资源大省,湿地资源总量在全国排第11位,列中部省份第  相似文献   
94.
《新疆人大》2014,(1):42-42
2013年12月17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云南省第一部规范湿地保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95.
这里,绵延无际的苇淀一片绿色,纵横交错的水塘清波荡漾;这里,目月轮回,景致变换,季节更迭,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每年来此安家的白天鹅、丹顶鹤,向你诉说着远方世界的精彩……这里就是有着“京津肺叶”之称的国家级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七里海。  相似文献   
96.
4月28日上午,中卫市腾格里湿地公园一期工程竣工仪式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自治区人大副主任何学清、自治区副主席李锐、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陶源出席。中卫市腾格里湿地公园建  相似文献   
97.
黄河 《时代主人》2012,(5):38-39
众所周知,人体肾脏具有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同样,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调  相似文献   
98.
《今日上海》2012,(5):60-60
今年上海将启动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涉及12个重点调查地,有5大类13型,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上世纪90年代上海第一次全市湿地资源调查至今已十多年.期间湿地已发生变化,尤其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状况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9.
《政策》2013,(3):81-8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理应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美丽武汉。在武汉,有这样一首民歌:"沉湖水乡三来地,湖通大江鱼自游。地有藕根芽自发,水落草起雁鸭归。"这正是武汉市唯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0.
桂林临桂湿地文化属自然文化。自然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利用好、发展好自然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特定自然文化现象的内涵进行顺应时代要求的规定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利用好自然文化对文明冲突的化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