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8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铜仁地区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尤为突出,在对表现形式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42.
《理论与当代》2009,(6):1-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框架和长远目标,绘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抓好五项重点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43.
蒋文峰  王文娟 《求实》2017,(8):55-66
"看病难"与"看病贵"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看病难"与"看病贵"主要表现为规模不平衡、结构不协调、价格机制引导作用有限等多层次的供需矛盾。其同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不足,即数量管制、价格管制以及管制所造成的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破解"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的政策建议:一是创新市场准入机制,推动医疗服务供给增加;二是理顺市场价格机制,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结构;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四是发挥创新机制作用,促进医疗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44.
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此三难是民众最为关心的,医疗费高企是看病难的主因。而药费高企则是其中的根本原因。最近爆出的葛兰素史克“贿赂门”事件暴露出患者耍为凭空加进来的占总药价20%至30%的“运营成本”买单。多年来一直呼吁的、为避免“以药养医”弊端的“医药分离”改革,收效甚微。个中原因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45.
刘速 《江淮法治》2013,(3):45-45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全省各地城镇医院的基础设施、基本医疗设备及医疗水平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后.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是,承担着大量农民就医的村级(社区)卫生室,相当一部分存在房屋陈旧、面积较小、设施简陋、基本医疗器械缺乏、功能不全、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民的实际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46.
崔铁宁 《北京观察》2015,(10):42-43
<正>21世纪全球有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困扰。中国卫生部提出,全国范围内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人口比例达7%。我国人口众多,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社会问题对人心理冲击也越来越强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当个体应对问题的能力下降,得不到社会性支持,又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47.
谈乐炎 《小康》2010,(3):50-50
新医改方案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但同时,由于医改具有的复杂性,新医改必将面临一系列全新的挑战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中国老百姓多年来的抱怨,像祥林嫂的絮叨,急切而又无助。  相似文献   
48.
当全社会自上而下将目光聚焦于民生,聚焦于克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时,身处第一线的不少医务工作者,着眼于细节,着手于服务,着力于医患同心成为自觉的选择。荣获首批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的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急诊护理班组便是实例一则,这一载誉不断的集体在细微处闪光,用行动形象地诠释“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49.
为了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让山区农村农民分享改革成果,必须尽快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我认为应做到:  相似文献   
50.
《公民导刊》2009,(5):3-3
眼下,医改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很多人在问:医改到底能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于公众来说,希望医改药到病除,根治“看病难、看病贵”,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医改不是“速效针”,而更像是调养气血的中药处方。要想除病,必先补虚弱之身,日积月累,方可扶正祛邪,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