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此后的十多年间,时代列车飞速前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江泽民同志以他厚实的科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我认为这些丰富和发展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认识。一、科技动力论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提高到前…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日常用语仍然是本民族的母语,由于不懂汉语,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接受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比较困难。德宏州立足少数民族群众实际,充分发挥民族语言亲和力强、通俗易懂,少数民族群众乐意接受的优势,采取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现代科技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秋冬时节,行走在农二师二十七团的田间地头,只见蔬菜住进了大棚,土地吃上了"营养餐",职工群众们纷纷依靠科学技术在致富路上大显身手。二十七团由"管理型"变为"服务型",为了把"科技兴农"的口号变成职工学用科技的实际行动,最近,团工会组织近百名技术人员开展了"科学文化阵地建设"活动和"科技人员与  相似文献   
14.
田茂昌 《党建》2009,(10):27-27
1983年,范义勇从贵州农学院毕业,来到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局工作。26年来,共产党员范义勇矢志扎根贫困山区,传播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使农民解决温饱问题,致富奔小康。他的敬业、务实和淡泊名利,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初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女青年,由一个平凡的个体养鸡户,依靠科技知识,走出了一条科学致富之路。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我于2005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来到惠农县马家湾镇中渠村,一片新绿扑入眼帘。农民谈起科技育苗头头是道,问及怎么知道这么多的育苗科技知识,农民笑了,说中渠村是“王指导”的科技育苗基地。“王指导”就是惠农县马家湾镇的林业站站长王学仁。22个春秋,他用青春和热血染绿了大地。  相似文献   
17.
2002年5月,我被鼓扬镇政府聘用为格道村主任助理,进入村委会工作,2004年当选格道村委会主任,2007年12月至2013年10月海选为格道村主任、公推直选为格道村支部书记.支书、主任“一肩挑”,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考验.肩上的担子不轻,我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怎样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都过上好日子,做一个群众信得过的“一肩挑”.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复合体。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是历史过程的沉淀。先进文化相对落后文化而言,是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具有优秀专业素质与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英语写作课程是对英语专业学生总体专业素质进行检验、培养与提高的综合性课程,也是提高学生人文与道德素质的舞台。这要求拥有高素质的专业英语写作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人文与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正"男人能干的农活,她不仅样样会,而且样样做得好,是个不简单的女人哦。"在八师一三六团十三连,连里的职工群众都这样形容祁连环。今年45岁的祁连环是甘肃礼县人,1987年3月来到兵团参加工作。作为连队一名女工,无论是在棉田管理还是个人素质方面,都走在了全连职工的前列,为连队树立了榜样。2011年,祁连环种植了100亩棉花,单产达到390公斤以上,加上猪、鸡养殖,纯收入十几万元。"有这样好的收入,不仅靠团场的好政策,靠自己辛勤的劳动,还得掌握日益发展的农业科技知识。"这是祁连环向问及她致富秘诀的连队干部职工时常答复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