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78篇
世界政治   2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1496篇
中国共产党   2907篇
中国政治   3712篇
政治理论   1272篇
综合类   17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1001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1091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812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793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583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道德评价能否在刑法适用中予以考虑,是刑事司法中的难题。一方面,道德评价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是普遍存在的实然现象;而另一方面,法治原则一般又要求道德评价不应介入司法领域,否则,依法司法的理念将受到冲击。从理论上来看,道德评价可以在刑法适用解释中予以考虑,与其让道德评价潜在地、非理性地影响刑法的解释与适用,不如理性地承认和接受道德评价因素,并对其规范、限制和合理运用。道德评价因素在刑法解释和适用中的考量既是法理的要求,也是刑法原则所许可的,那种绝对排斥道德评价的观点,看似符合法治原则,但实际上并不能成立。从社会学的视角判断,刑法适用中考量道德评价因素是社会和谐的需求,也是社会学解释方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道德评价的考量与运用,应当在法律方法论的范围内,并在对其认真甄别、选择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2.
管理好人格 实现向道德生产力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决不是游离在生产力之外的 ,它是社会生产力的结构要素。经典的传统理论却疏远了道德与生产力的关系。从静态中看 ,似乎道德与生产力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但是在动态中与此是不同的 ,道德内容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德性的人格就是高效率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3.
王多 《文明大观》2003,(10):24-24
  相似文献   
24.
“诚信道德的失落”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能否贯彻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能否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能否实现我国的长治久安。文章列举了诚信道德失落的具体表现,分析了诚信道德失落的诸多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把组织诚信作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治文化这一政治学概念框架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的视角 ,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权威主义和等级制 ,道德和人格主义 ,均平、中庸观念和明哲保身意识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一个与地域型、依附型、封闭型和目的型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政治传承系统 ,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和政治运行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6.
警察腐败在我国还普遍存在,导致警察腐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道德上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危机、道德人格异化、道德心理失衡。预防警察腐败,除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外,还必须提升警察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当前,婚姻、家庭、奸情矛盾引发暴力犯罪的现象在部分地区表现得较为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造成了严重损害,已成为治安难点。此类犯罪的现象、咸因、预防对策是多方面的,预防、减少婚姻、家庭暴力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8.
曹连观 《金陵法律评论》2006,42(2):121-126,149
文艺有着深刻的伦理学内涵,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道德意义就在于它是人性的敞亮与主体性的高扬。缺乏伦理学的视野,就无法全面把握文艺的本真特质。文艺作品不同于道德教科书,文艺所传达的不应是抽象的直白的信条,而应该是活的生活———经过作家审美创造的生活。但文艺毕竟不是超人类的存在,文艺展示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提供测试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光谱,文艺家的主观命意、文艺作品的客观意蕴以及受众的解读与再创造,本身就是一定价值的自觉选择和自然涵纳。伦理道德在文艺作品中必须是符合审美要求的存在,明晰的个性化(典型化)与生动的感性化,是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9.
《新湘评论》2002,(7):40-40
  相似文献   
30.
当代人际交往困惑的道德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困惑: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予盾。道德价值表现为利他性和利己性两个方面。既具有调整群己关系的作用,又能调整个人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道德在引导人们走出交往困惑上,有其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