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86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在儒、释、道互补的哲学背景下,中华文化形成了稳定而又相对圆满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的官员们就在自身生存的文化母腹中找到了仕与隐、进与退的精神依托,他们或不懈进取,或亦官亦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形成颇具魅力的品格。他们的生活道路与精神选择是今人值得回味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72.
梁巧英 《求索》2007,(10):142-14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合理借鉴和运用中国传统“道”思想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74.
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具有浓厚的政治情结 ,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政治和干预现实政治的倾向 ,其实这正是道教作为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本土宗教的特色之一 ,而道教所固守的黄老传统就是其政治情结的主要思想根源 ,也是我们理解道教政治情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一般研究认为《京华烟云》以道家思想为主题,再加上林语堂长期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既推崇西方的科学文化,又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他对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不太喜欢。但通过书中一些人物的言行以及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态度,可以发现虽然整篇小说都在扬道抑儒,但从一些细节的描述中也不难看出作者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全盘否定。同时,作者对这种儒家思想的看法还存在一些矛盾性。  相似文献   
76.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源于老子。无为而治的中心价值是自然和自由。无为而治的基础在于以民为本,其中心内容是君主无为,而无为之治的基本方法在于后与柔,其最终目的是无不为,无不治。  相似文献   
77.
亚根 《新东方》2008,(12):58-61
之所以把黎族与中国的大宗教乐舞联系到一起,是因为我了解也坚信,黎族自从比较愉快地与道家乐舞接触、交流以来,尤其是当黎族发现自己的一直在不成熟当中的世俗之礼和神圣之礼完全可以得到丰富并且能够进一步发挥自身功能的时候,黎族便逐步具有了形而上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必定产生非常大的足以把形而下的乐舞质体抓住的力量,从而让乐舞的质体受制于道家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人文智慧的民族,早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时期,就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人文思潮。"人文"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围绕对"人"的关爱所创造出的思想观念。在第一次人文思潮中,先秦诸子的人文创造,对我们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尔后,历代思想家都站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高度,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人文理念。今天,回顾总结我国古代的人文传统,发掘其优秀成果,对于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9.
邹富汉  唐姝 《理论探讨》2006,11(6):49-51
老子、道家学说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意蕴,它包括“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思考。由此建立起来的自然无为、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人生处世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对消解现代人媚俗、浮躁、功利、浅薄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美国道家大众读物数量增长迅速,这些读物将"道"解释为宇宙规则、为人处事准则以及和谐的境界。这些读物对"道"的理解与接受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中国哲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西方社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当代美国道家大众读物对《道德经》切合西方文化的误读、贴近现实人生的解读以及富有中国意蕴的艺术形式都促成了大众对它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