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744篇
中国共产党   697篇
中国政治   1012篇
政治理论   273篇
综合类   4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和个体公正的统一,并最终通过个体公正即法官对具体纠纷的正确裁断体现出来,因而司法公正也即法官角色行为的正当性。法官角色行为正当性的主要依据乃法官的伦理道德,因此,法官伦理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内容。法官的伦理道德影响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司法权威,应从各方面加强对法官伦理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22.
法本位的理论基础涉及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个人、社会之论辩及其对法本位的影响,涉及中国经典理论中民本思想的演进、超越与民本位的奠定,以及法学方法经典理论与公私法本位的确立等。社会和个人主义理论范式早有先驱。在自然法理论中,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呼唤个性解放、独立和自由。狄骥运用他的社会连带理论猛烈攻击“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的观念。社群主义批评个人主义的主张导致忽视国家维系的良善生活;权利本位正如自由一样,只可能是相对的,应当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始于与神本相对峙,而终于与君本相对立。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新超越,也为权利本位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朱杨兵 《前沿》2006,(10):235-238
在国家安全的威胁因素中,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是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进行一种层次分析。笔者粗略地概括了三个层次:国际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体层次。通过这三个层次,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从而有助于制定出更加切合中国实际的能源安全保障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4.
主体性理论与西方法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育东 《理论探索》2006,(5):158-161
在西方法学发展史上,主体性理论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受主体性理论的影响,西方法学以文艺复兴为转折点,从神学转入形而上学,成为以自然法学为主、以抽象的理性人为主体的“理性主体性”法学。随着法学研究的科学化,19世纪中期出现了以法官发现、适用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官主体性”法学。到了20世纪晚期,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理论的批判,法学开始了对“个人主体性”的探索,与此同时,经济分析法学提供了一种颇具解释力的主体分析理论,这种理论可以称为“有限理性主体性”。  相似文献   
25.
孙卫卫  王亚鹏 《求实》2007,3(5):76-79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主导文化模式一直处于“忽左忽右”、“忽东忽西”的无定向之中;而且,由于政治生态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断裂、历史的循环时有发生。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步,导致文化变革的延拓。因此,21世纪的中国文化,一定要认准文化变迁的总体方向,摒弃文化虚荣心理,排除外在干扰,把握文化脉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建设切实有所成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6.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偏重以社会本位目的为导向而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个性教育理念基本不为教育者认可和重视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教育方法上多因循传统教育,倚重行政手段,注重惩罚和灌输,使学生个性无法张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27.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很快。特别在党的十五大把个体私营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个体私营经济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城乡经济、繁荣市场、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找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最根本的是要抓住群众有强烈的致富欲望这个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增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是我国大多数农民普遍的行…  相似文献   
28.
当前,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也逐步成为党的建设的一个新领域。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面深化和拓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9.
文章从税收法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税法的公平价值体系,从法源角度对税法公平价值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就税收功能的发展对税法公平价值内涵的影响作了有益地探讨,提出了实现税法的公平价值是税收立法、执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0.
中国财政法治化创新的法哲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财政法治化为制度目标 ,根据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控管程度 ,中国财政制度理论类型可分为“计划类型”、“管理类型”、“服务类型”三类。由于政府在财政理论中的主线作用 ,中国财政法治化创新将引发“社会公共需要的制度化满足”、“权力制衡秩序的完善”、“有限政府理念的确立”、“国家责任机制的启动”、“弱势群体利益的制度化保障”、“区域财政资源不济的公平性协调”等法哲学问题。财政法治化创新体现了“权利本位”的法律精神 ,公共财政制度内涵应是对“以人为本”价值的制度化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