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67篇
中国共产党   352篇
中国政治   463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5 毫秒
991.
李辉 《政协天地》2009,(4):32-32
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用种地过度施肥来形象地解释这句话。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农民种地不施肥,亩产四五百斤。后来施化肥,亩产提高到五六百斤。施过两三遍化肥后,田地的亩产就很难再提高上去了。而且,因为过度施肥,土壤板结,也不能种稻子了。所以他说:“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19):58-58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 ——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说。  相似文献   
993.
罗仲尤 《湘潮》2006,(7):32-34
2005年岁末,备受瞩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43岁的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教授从52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最年轻的校长,钟志华教授本来就是一位新闻人物。消息传来的当天,湖南省众多媒体的记者云集湖南大学,欲采访钟志华,可校党委宣传部怎么也与他联系不上。失望的记者们只好根据以往的资料发了个短消息。事后得知,钟志华当天因为一个试验一直工作到很晚,有人由此感慨地说:“怪不得钟教授这么年轻就能当院士!”。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  相似文献   
994.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24):61-61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贡献,我还是每天老老实实地工作。——有人问“你是院士了,怎么还那么卖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这样回答。年过七旬的汪教授精力过人。每天工作12到13小时。  相似文献   
995.
叶辉 《观察与思考》2009,(15):52-55
“数学皇帝”过生日 2009年7月5日傍晚。杭州西湖国宾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庆典正在进行。 庆典的主角是一位世界级大师,他22岁获博士学位,27岁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他也是迄今惟一一位荣获菲尔茨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众多国际大奖和崇高的学术荣誉。  相似文献   
996.
王选 《共产党人》2006,(4):30-33
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在京病逝。为纪念这位推动中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的杰出科学家,本刊特发此文,让他的创新精神永远激励我们迈向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997.
聪明  边民 《今日浙江》2008,(4):48-49
中国农科院南门里边两排高大苍劲的塔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墨绿葱郁。卢良恕院士的家就在这松树旁边的宿舍区内。卢院士在他居室的书房里热情地接待我们。眼前这位年过八旬的老院士,儒雅而亲切。就是这位儒雅老人,曾经提出全新农业理念,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的大发展,他是中国农业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筹划者、先行者。  相似文献   
998.
王忠诚     
《前线》2009,(2):F0002-F0002
被誉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开拓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999.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28日,中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在罗布泊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挫败了对中国的核封锁,增强了国威,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一个冬日的下午,我走进了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院士的家。去之前,我一直在想像着两弹一星功勋的居室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当我真正置身其中时,才发觉它是那么的简洁和朴素,和它的主人一样,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温暖。这间居室的主人为了国家的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为了祖国的强大,在茫茫戈壁二十多年,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作出了重大贡献。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功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我们的功勋们如此默默无闻?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86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功勋,聆听他的回忆,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00.
赣南医学院     
《求实》2009,(Z1)
赣南医学院为江西省唯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本科医学院,坐落在江西南部、京九铁路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内。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学校创办于1941年,随后几易校名。1958年8月建立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4月升格为赣南医学院,1993年获学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