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248篇
中国政治   483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14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杨建民 《湘潮》2005,(11):12-17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文学创作起步很早,13岁时便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2年他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引起广泛关注。这篇小说不仅被臧克家主编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得到著名作家、当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的赏识,被编入1953年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这之后,刘绍棠成了团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由此,他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刘绍棠在人生多个重要关头得到了胡耀邦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两人的友谊,贯穿终生。五年计划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写出了他初露头角的小说《红花…  相似文献   
12.
《思想工作》2007,(9):27-27
乌丙安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抢救和保护。让我们看到了民俗文化现在生存状态的客观实际:存保护工程中已经运用了知识、方法和技能,使我们检测到民俗学自身知识质量、水平以及工具性的操作技能等主观实际。经过近年主客观两个实际的紧密互动.我们不难发现处于主观方面的中国民俗学,自身存在着不小的缺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民俗文化的原有底数不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社会转型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海子 《观察与思考》2006,(24):18-24
<正>1.金华永康:江南渔村生态园江南渔村是集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乡村度假、民俗文化、风味品尝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家乐项目,以绿色、养生为主题。目前占地50000多平方米,可同时  相似文献   
14.
张永 《金陵法律评论》2003,4(4):111-117
20世纪30年代“四川作家群”乡土小说具有鲜明的民俗学价值取向。沙汀乡土作品的民俗学意蕴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营造方面;民俗学对艾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作家主体行为的选择上,而且对本的创作也存在明显的制导作用;李劼人的小说则呈现出非常突出的地方志倾向。他们的乡土小说创作对纠正“左翼”小说的概念化、公式化倾向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日上午,我决定独自行动,去探访林芝一处人文景观阿沛民俗文化村。  相似文献   
16.
乡土社会是对中国基层农村社会的本质特征所作的一种概括.乡土社会中的法治结构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并存的法治二元结构.在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状况,在法治二元结构中研究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相互关系,在重视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民间法的法治意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18.
乡风文明意味着乡土、乡人、乡风三者一体化建设,它不是外在体制简单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的精神需求深层次推进的过程,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通过乡人从而能够在乡土落地生根。因此,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找到新时代村民的主体内化路径,努力提升乡村建设主体的精神境界、人文素养,着重引导新时代村民处理好相信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村民主体无论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在实践逻辑上都需要遵循乡土文化机制创新,既要在科学把握文化与文明的彼此贯通关系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大力维护乡土文化的本色、尊重乡土人文的底色、传承乡土习俗的特色、坚守乡土主题的红色、建构乡土空间的绿色,又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辛文 《学习导报》2012,(7):55-55
衡阳以文化惠民生、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塑城市,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文化强市,一个战略性的决策佛道共存的宗教文化,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震古烁今的抗战文化,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等,在衡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0.
1月初,宁溪镇下了一场雪。在积雪的映衬下,白營湾村看起来特别素净,与农房立面等高的一幅幅版画栩栩如生,或描绘村民辛勤劳作,或展现丰收场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白鹭湾是位于黄岩西部的一个偏远山村,距离宁溪镇区4公里。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而今却因版画成名,即使是雨雪天,一批批城里人还开着车赶赴村里赏雪、看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