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248篇
中国政治   485篇
政治理论   72篇
综合类   14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走进梵净山麓的江口县,这里有着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民风淳朴的"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怒溪十里画廊大湾古寨、桃映漆树坪羌寨,喝一碗拦路米酒,做一次哭嫁新娘……你会情不自禁地溶入古来"羌巴"人的历史民俗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02.
一年中我看过无数电影,无论是激发宏大战争情怀的<赤壁>,还是撩拨小人物情感的<立春>;无论是快意恩仇的功夫片,还是笑声四起的贺岁片,都在我的脑间留下痕迹.然而,最让人动容的却是我买碟片看的台湾影片<海角七号>.……  相似文献   
103.
崔彦  代中现 《政法学刊》2007,24(6):51-55
目前,我国许多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割裂消失、甚至被异化的危险境地;中国传统的口头、形体和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譬如刺绣、印染、剪纸、雕刻、中医药、针灸等民俗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和保护都面临困境。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应当加强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行政管理机制,提高对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04.
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对于土家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土家族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原则和需要处理的关系等,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基于对国家单方司法权力行使的反省和对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展望,刑事和解制度逐渐成为法学界的热点话题。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在尊重受害人,促使被告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了其优势。无论是对传统刑法基础理论,还是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构建,都产生了冲击。已经确认的是,  相似文献   
106.
现在提到梁漱溟,人们能够记得的就是他的骨气和知识分子风度,说他是共和国六十年唯一敢于犯颜直谏当面顶撞最高领袖毛泽东的唯一人物,这话确实不假.然而,如果再进一步问梁漱溟究竟因为什么事而顶撞毛泽东,他们之间的争论究竟谁对谁错,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讲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7.
在全球化、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国内外环境下,民俗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冲击面前,民俗文化未能进行价值转型与提升,加之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脆弱,民俗民间文化面临失传,甚至濒临消亡的危机。本文以湖北省长阳县为例,分析了在社会多元化冲击下的民族文化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通兴 《支部生活》2009,(7):43-43
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是我省唯一的蒙古族乡,有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5636人,蒙古族5429人,占总人口的96.3%。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餐饮业为主,被誉为“建筑之乡”、“甜瓜之乡”、“民族文化歌舞之乡”等。乡党委下设7个支部,全乡有党员242名。  相似文献   
109.
乡土中国涵盖的的内容比较广泛,就其涉及的礼治与法治加以阐述,试图从乡土的传统结构中探析,礼治与法治在乡土社会中的关系,结合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赵纪萍 《青年论坛》2009,(6):130-132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经历了黑人文化复兴的全过程,而且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的创作中融入了诸多的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以及极富特色的黑人英语,在文化层面上体现了黑人文学的独特审美观点,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之感;而且小说在关注主人公珍妮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人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由此指出黑人文化是黑人民众的根,是黑人重获自信、进行自我身份重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