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97篇
中国共产党   284篇
中国政治   530篇
政治理论   206篇
综合类   3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21.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为技术带来的负效应所折磨和困扰,这负效应通常被称作“技术陷阱”或“技术悖论”。在技术哲学界,对技术悖论产生的根源进行理论反思也一直是个难点和热点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技术史和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在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根基、现代人着魔于技术的进步、算计性的思维方式左右人、走向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四个方面是探究这一问题产生根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通常,人们是依据其对生活阅历背景建构下的人性的把握,来对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做出判断的.但是,当个人秉持的价值取向与国家法确定的价值选择发生冲突的时候,参与法律生活的普通公民(更确切的说是法律主体)就容易因为遭遇人性不能解释的无知,而在盲目中受挫.对此能否在制度设计上给予救济呢?本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3.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24.
国内外法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实,任何国家的制定法只有通彻人性,饱含人文关怀,才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调整功能。毫不夸张地说,法律的人性化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而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制度恰恰抓住了人所具有的悲悯之情。自古至今,它所展现的人性魅力,使法律理性和天然人性实现了有机统一。我们之所以今天依然要推崇"亲亲相隐"制度,就是因为它将为修正我国刑事法律的人性匮乏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25.
刘淑娜 《新长征》2007,(6):42-43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体现时代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抓党建,如何以人为本抓党建,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探索和建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中,从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党性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郭店楚简“以教治民”的思想,是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教治民”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解决民从民信为其政治目的。本文试从“以教治民”思想的背景意义,人性、人道与教化的关系,教化的方式,教化与求己等方面加以分析,指出其历史性价值。  相似文献   
27.
关于企业家"文化人"人性假设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以往的管理理论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管理理论主要是关于被管理者的理论,忽视对管理者的应有关注;二是人性假设仅仅是必要的前提,忽视人性在实践过程中的改造和自我超越。文章从多重视角,提出和初步阐述了企业家“文化人”人性假设理论的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28.
认识权力--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水林 《理论月刊》2002,(12):44-45
对权力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是一个多面相的概念。本文从人性、合法性、交换、结构等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出发,推演出权力与之的内在逻辑关联,发掘出权力多面相外衣下的本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29.
虽然柏拉图政治哲学对国际关系只有一些粗略的见解,但是其思想十分全面,涉及诸多关注国际问题的后人不断反复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他关于人性问题的独特分析、个体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政体与战争问题的探讨,对于研究当今国际问题仍具有启发意义。柏拉图政治哲学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不在于为某些确定的问题提出了最终的答案,而在于他提出了重大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议题,并启迪后人在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白琼  李建珊 《求实》2004,55(6):37-40
客体的“属人性”是客体区别于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客体的生成与主体是同时的 ,没有主体也就没有所谓的客体。客体是人类带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的选择结果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活需要制约 ,经过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研究目的、领域文化素养的研究者选择 ,并经过理论渗透 ,最终带有作为科学认识主体———人类的深刻印记。强调客体的“属人性”有助于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