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1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9篇
法律   1358篇
中国共产党   671篇
中国政治   1300篇
政治理论   280篇
综合类   60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治理与国际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各个国家在享受到它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也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冲击。全球化面临着诸如恐怖主义、环境问题、霸权主义等等各种挑战。未来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和一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建构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探索出一条适应全球化发展和民族国家有效结合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是一篇大文章。尽管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支出结构和管理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财政支出中仍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现象。财政支出中的越位,一方面使财政支出范围过宽,挤占了有限的财政资源,分散了财力,影响市场机制的及早到位;另一方面容  相似文献   
993.
994.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特殊重要,朝鲜半岛的分治与统一对于东北亚地区国际秩序的影响特别重大。分治为世界列强和周边大国的角逐和介入提供了机会,造成了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源,为美日制造和加剧东北亚紧张局势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阻碍了东北亚地区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朝鲜半岛以“一国两制”形式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最大。果能如此,它将有效缓解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重新构造东北亚政治版图,半岛与美国的矛盾将会增加,同时会促进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的形成。但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之路还存在较多重大障碍因素,其前途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95.
1991年3月,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图书报刊市场管理条例》。十多年来,该条例对规范本市图书报刊市场秩序,繁荣出版物市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上海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出版物发行的上位法以及出版物市场的主体、对象、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此,市政府于今年7月提交了《上海市出版物管理条例(草案)》。  相似文献   
996.
进入21世纪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审时度势地看到网络技术对执政党建设的影响与挑战,因势利导、化解风险、把握时代发展的主动权。一、网络的特点及其对政治生活的渗透和影响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完美结合,网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性:(一)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的是自由开放的理念和堵不住打不烂的设计原则。在这里,信息跨越了时空界限,实现了自由流动。(二)互动性。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并…  相似文献   
997.
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历史角度研究国际秩序内涵、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引申出政策含义。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国际秩序是大国之间权力分配、利益分配和观念分配的结果;国际秩序之争,实质上是权力、利益之争,又主要表现为观念之争、国际机制之争;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巨大,大国崛起必然冲击既有的国际秩序,带动国际秩序的变革;20世纪的国际关系集中体现了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的互动关系,出现了三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诉求,每次都比前者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社会的进步;当前国际秩序新与旧、消极与积极并存,正处于转型期。  相似文献   
998.
监管秩序是我国监管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在押罪犯进行羁押、管理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秩序。目前,在依法监管、强制、改造、惩罚的法治环境下,在押罪犯的反监管、反强制、反改造、反惩罚的手段和行为表现也呈水涨船高的态势,破坏监管秩序犯罪呈现出来一些新特点、新情况。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为监管改造工作创造有序的法治环境,实乃司法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999.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000.
国际秩序是由国家、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体构成的共同体,既包括确认秩序成员资格和调整成员互动的规范与规则,也包含反映秩序成员利益分配的地位或位置排序。共同社会化是崛起国与国际秩序成员共同调适,就秩序的规则与规范构成、利益分配份额以及崛起国在秩序中的地位与行为取得共识的过程。它具有调适过程的协商性、调适目标的共识性、调适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崛起国可从“改革+示善”两方面出发,实施共同社会化国际秩序战略。一方面,崛起国可主动改革国际秩序,加强治理能力,提升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崛起国也需要以实际行动表明对改革秩序的善意,以获得外界的认可和支持。当今中国的国际秩序实践体现了共同社会化特点,既推动秩序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影响力,又通过履行承诺展现改革的善意与效益。今后,中国可继续采用共同社会化的国际秩序战略,从有所作为地推进国际秩序改革、积极战略示善、理性处理对美关系、合理匹配成本与收益等方面出发,不断优化自身复兴的外部秩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