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石勇 《南风窗》2013,(24):13-13
一群人疯狂地消费奢侈品,通过区别于普通大众,来获得"自我认同",而另一群被鄙视的人则连基本的生存保障都艰难,有问题吗?好像是有的。它不符合我们的一种直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一个社会中是不太正常的—这不公平。  相似文献   
22.
辜学武 《南风窗》2013,(3):24-26
韬光养晦2.0若能实施,将会极大地延长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为它的本质是求和平,不称霸,追求双赢,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会顺势得到更大的实现。  相似文献   
23.
难忘泥球     
钟连良 《侨园》2016,(4):32
正儿时的记忆最真切,那是人生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岁月,而我的童年生活最值得回味的就是游戏。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度过的。那时,共和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人们的生活还很困难。尽管如此,农村儿童的游戏还是丰富多彩的。儿时,我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就是弹球。农村的男孩子都喜欢这种游戏。弹球用的球,通常是玻璃球,可我们农村里的小伙伴由于家庭困难,谁家也不舍得花钱买玻璃球给自己的孩子玩,因此拥有玻璃球的小伙伴很少,我们只好用泥球代  相似文献   
24.
日头就要从远处的那座高山顶上滚落下去了,撒在半山腰里的黑山羊、白绵羊们被我手中的土疙瘩给打成了堆儿。我一下子奔到一块高地上像老师给学生训话似地大声讲了起来。"羊儿们吃饱了吧,今天我们就到此为止了。"我神气十足地清了清嗓门向队伍前排紧走了几步,"我们回家,明天我老爸带你们上山吧,我  相似文献   
25.
陈亦佳 《小康》2015,(2):46-48
对60后70后企业家而言,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后天的、需要努力习得的思维方式,但对伴随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85后90后而言,这几乎是一种本能。耿萌萌和她的小伙伴们:85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硕士,"枣干嘛去了"品牌创始人,北京小伙伴萌萌滴科技有限公司CEO。能被我刊作为"财智人物"郑重推出的,都是商界精英和行业领袖。如果给他们画一张综合画像,TA大体会是这样的:男性,平均年龄40岁+,低调着装,神情冷峻,有着商学院MBA类的良好教育背景,经历丰富,平均有2次以上创业经验。凡事总有但是。85后乃至90后们,  相似文献   
26.
年的滋味     
正冬月过后,便是腊月。年关日近,年味也渐浓了。生于七十年代的孩子,不管姑娘还是小子,记忆里是特别盼望过新年的。过新年可以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好东西。几块带着皮的猪肉,炖上一锅大白菜,那从锅盖缝里四溢的香气,很容易把平素里营养不良的少年俘  相似文献   
27.
电影印象     
儿时,贫穷的农村没有电视,最普遍且具有一定传播风格的就要数电影啦,这在我童年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电影有着深刻的印象。起初是由县电影公司到各公社放映,后来发展到由公社到大队放映。每当公社广播站里传出电影通知时,伙伴们便奔走相告:"哦——哦——要演电影啦!"我家住在农村,那时放映队到村上放电影时将银幕用两根竹杆支起。站在山坡上,很远就能望见村里保管屋坝子上拉着的银幕。喇叭里传出的歌声,让我们这些很少看电影的农村娃心里直痒痒,恨不得马上飞到电影场。  相似文献   
28.
千百年来,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美的影人雕刻艺术,流传于民间,广受喜爱,曾盛行一时。然而时至今日,这个曾蜚声海内外的民间艺术,保存下来并仍有演出活动的已为数不多。保山市腾冲县固东镇顺江街刘家寨,至今还流传着明朝初年由中原传入这里的"滇西皮影"。  相似文献   
29.
镜泊湖偶得     
正如果说,充满诗情画意的镜泊湖是女性的化身,那么吊水楼瀑布就是一位非常刚强、粗犷、暴烈的男子。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它总是奔泻不止,永远唱着一支壮伟的歌。古人曾这样描绘它:"盖是水也,远望之如白云暖暧,坠于平野,近视之如羽客翩跹,落于九天,万军源泉奔腾直落,吟闳之声,瞠嗒之声,数十里外,犹得闻之,虽沧海之回澜,水无涯而合岸,犹不足此声也。"然而,这里最吸引我们的不仅是如"白云"如"羽客"的崖前那一挂飞瀑,也不仅是数十里外"犹得闻之"的"吟闳之声"、"瞠嗒之声",而是附丽于它身上的一段传说。  相似文献   
30.
今年春节,尽管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远道归来与我们一道过年,我依然没有买一挂鞭炮、一枚彩弹。算起来,我已有20多年没有放过一个鞭炮了,但我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遗憾。我和我的家人完全变成了"旁观者"。有时,我看见有人那么"起劲"、那么"投入"地放炮,甚至对放炮寄予了那么多的"感情",竟觉得有点滑稽。小时候家里经济很拮据,但我还是有买一两挂小鞭炮、三四个"二踢脚"过年的记忆。记得那时候,一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