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20世纪的中国,群星闪耀。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史称"宋氏三姐妹",可谓是这个世纪的璀璨明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舞台上,"宋氏三姐妹"随同她们的丈夫,以个人的突出才华和贡献改变了中国历史,同时也影响了世  相似文献   
52.
时间的艺术     
隔山 《党课》2008,(11):106-107
1601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九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给万历皇帝一大一小两架自鸣钟—这是皇宫中拥有的最早的近代机械钟表,它们不需要任何人帮助就能日夜指明时间,这在当时的宫廷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轰动。万历皇帝对这个“稀罕物”极为欣赏,他随即发布诏令,成立专门制作机械钟的宫廷造办作坊,  相似文献   
53.
1869年,法国传教士、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邓池沟首次发现了大熊猫,并将其制成世界第一具大熊猫标本,运到巴黎展出,引起国际生物学界的轰动。自然风光秀丽的雅安,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又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多年以来,四川十分重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相继实施了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  相似文献   
54.
《理论与当代》2013,(8):57-57
刘云枫在5月2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多年以来,我走了多半个中国,许多地方的厕所除了脏,就是臭。欧洲的情况也不好。历史上,欧洲曾几次暴发毁灭性的瘟疫,粪便处理不当是重要原因。但《他们来过日本》(1965年)一书,引述16—17世纪去过日本的传教士的话说:"(日本)厕所内部一尘不染,还放着一个香盘和裁好了的厕纸……每当客人离去后,扫厕所的人会将其彻底清扫一番并撒上干净的沙子。厕所  相似文献   
55.
美国新教在华传教运动持续一个多世纪,女传教士占了半壁江山,其海外奋斗似乎有违二战前的两性社会空间分隔观。"天定齐家"说揭示了新教妇女"齐家"与"天定使命"间的话语共谋,以及她们通过海外传教方式打破两性空间分隔的社会性别逻辑。女传教士们在海外参与公共事务,同时维持海外居家的美国文化标准,并以自我牺牲的宗教品性向美国教众展示"纯正女性风范"的海外延伸,实际上实现了社会身份的"双性同体"。  相似文献   
56.
葛涛 《政府法制》2014,(26):54-55
照相技术1839年在法国问世,1844年由法国传教士南格禄带入上海,以后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1852年,上海隆泰洋行开设照相馆,为近代中国最早之照相馆.1909年,上海已有30家照相馆.截至宣统年间,不光上海、广州等通都大邑,即使一些小城镇,也都出现了照相馆。  相似文献   
57.
京城阜成门外现北京行政学院内有一处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汤若望(1592-1666)和南怀仁(1623-1688)等人的墓地,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曾多次陪同外国友人前往该处参观,久而久之,发现两米多高的汤若望墓碑有三个特征:墓碑的上方残缺了一大段;中部被拦腰截断过,是用水泥粘接起来的;墓碑的正反面倒置了,本该刻在正面的碑文却在背面!这残首断腰、背向而立的墓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汤若望生前死后400年来的荣辱沉浮、风风雨雨。汤若望是德国天主教耶稣会士,自幼在罗马德意志神学院学习神学、…  相似文献   
58.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传教士把传教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为了突破异质化之间的障碍,欲使"中华归主",他们意识到必须了解儒家经典、利用儒学思想。他们对《四书》等儒家典籍的译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西传和西方汉学的发展。回顾和评价《四书》等儒家典籍的西传历程和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经典译介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刘凝是清初江西的儒学家,天主教徒,宋元之际著名学者刘壎之后裔,编撰了17世纪中文天主教书籍序跋集《天学集解》。马若瑟是康熙年间来华传教士,耶稣会“中国索隐派”的重要代表,传教士中的汉学大家。马若瑟在江西传教时,与刘凝结下深厚友谊。刘凝在小学考据方面的治学风格影响了马若瑟对中国语言与经典的研究。通过考证刘凝与马若瑟的学术交往,重点分析两人在基督信仰、治学方法与经学研究几个方面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揭示出身处文化夹缝之中的儒家基督徒与来华传教士,如何诠释中国的文本和思想,弥合中西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60.
黄丹阳 《法制与社会》2012,(22):156-157
近代中国,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同时多被冠以"文化侵略者""侵华先锋"之名,在晚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双重影响。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及其著作《自西徂东》,浅析"基督福音"在中国晚清社会产生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