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司徒雷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父亲司徒尔是从美国来到中国的第一批传教士,1875年开始,他担任由他本人兴建的杭州基督教“天水堂”教堂的主持。1876年,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杭州武林门内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团寓所,11岁时被送回美国,在弗吉尼亚州上学.大学毕业后的1905年又回到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92.
<正>石门坎,位于九三学社定点帮扶的贵州威宁县。来过石门坎的人们,都能够与这里保持长久的联系,不断在精神和行动上付出,因为这里有奉献精神的召唤和传承。1904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来到中国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苗族村寨石门坎,他历尽种种艰难险阻,倾心竭力,把现代文明带入苗疆:为结绳记事的苗族创造了老苗文;创办乌蒙山第一所苗族小学,首创双语教学,男女同校;第一个山村足球场;第一个男女分泳的游泳池;第一所大山里的医院。柏格  相似文献   
93.
傅学里 《南风窗》2007,(23):92-93
4个世纪前,士大夫徐光启接触西洋文化时的自信和温和态度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11月11日下午4时,一群青年走进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参观,这座拥有97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解说员将众人领至一幅版画前,画的前景是一位穿着儒装的西洋老人和一位穿着明代官服的中国  相似文献   
94.
西方传教士对“四书五经”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琴 《世纪桥》2007,(12):60-61
《四书五经》是反映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无论是天主教的传教士还是基督教新教的传教士,为了传扬基督耶稣,突破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障碍,他们把关注的视角都投向儒学经典。西方传教士二百年的译著工作,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5.
王健 《法律科学》2001,(3):31-41
19世纪前期是西法东渐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在国人睁眼看世界之前,那些首先掌握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新教传教士通过编印中文书刊等途径,最早向中国传入了关于西方政制法律等方面的大量信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即为反映这个历史真实状况的一个重要载体.近代中国输入西方法学的进路亦以此为嚆矢.  相似文献   
96.
梁发芾 《法制博览》2010,(16):80-80
明朝时期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用西方人的眼睛,看到了东方中国的奇妙世界,他写了一本书《利玛窦中国札记》,向西方人介绍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遥远、神秘的中国。  相似文献   
97.
董纯金 《传承》2009,(12):90-91
近代广西随着基督教的大举侵入,广西各地在经受强烈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在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矛盾,引发了频繁的民教冲突,原因主要有传统习俗及信仰的矛盾、战争引发、传教士为非作歹、土匪抢劫、民族义愤等因素。  相似文献   
98.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传教士在我国通过创办学堂、出版机构、报刊和翻译书籍等,使西学在中国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浅析了西学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传教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媒介作用,促进了西学的传播,由于他们具有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知识水平,其自身特点和来华使命,对晚清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施雪琴 《东南亚》2003,(3):59-64
16世纪中期到 1 7世纪中期是欧洲基督教在东南亚传播的重要时期 ,伴随着欧洲殖民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欧洲各国的传教士也蜂拥而至 ,目的在于配合本国殖民政府的政治、军事行动 ,对亚洲实行精神征服。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传教士在东南亚的传教活动非常活跃 ,其中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纷纷把有关天主教教义的经典翻译成为东南亚地区各民族的民族语言 ,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传教士 ,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天主教在菲律宾群岛的传播 ,而且对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近代西方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宗教扩张在…  相似文献   
100.
文幼章与成都的世纪风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再望 《友声》2005,(2):32-33
文幼章 ,加拿大传教士的儿子 ,1 9世纪末在四川呱呱坠地 ,后来成为加拿大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他把自己的一生 ,献给了加拿大与中国的民间友好事业。文幼章少年时代是在成都度过的。这座古老而平静的城市 ,在异国少年心中留下了梦一般美丽的印象。他儿时的回忆 ,有许多是和中国仆人的孩子们玩耍时获得的欢愉。放风筝 ,是他最为难以忘怀的经历之一。有的风筝的形状如龙 ,长达四十英尺 ,当风筝高高地在天空飞翔时 ,风筝线形成一条大弧圈 ,向下低垂 ,好像是要情不自禁地去亲近附近大院的围墙似的。记忆中 ,在教区的最早的童年生活 ,几乎都是同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