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81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各国政治   425篇
工人农民   848篇
世界政治   17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3篇
法律   20687篇
中国共产党   13966篇
中国政治   22514篇
政治理论   6177篇
综合类   11681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566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776篇
  2020年   1194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902篇
  2015年   1976篇
  2014年   6255篇
  2013年   5261篇
  2012年   5670篇
  2011年   6059篇
  2010年   6142篇
  2009年   6168篇
  2008年   6343篇
  2007年   4600篇
  2006年   4338篇
  2005年   3831篇
  2004年   5303篇
  2003年   4146篇
  2002年   2838篇
  2001年   2050篇
  2000年   1613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一、对法律文书秩序价值的理解 法律文书秩序价值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作为现实目标的法律文书秩序价值,体现了人们对规范有序的法律文书的现实需要。法律文书承担着将抽象、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于具体、生动的案件中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法的价值最终要通过法律文书来实现。具体的法律文书往往体现出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符合人们当时所追求的社会生活秩序,也是法的价值的现实目标得以实现的典型标志。其二,作为理想追求的法律文书秩序价值.体现为人们关于法律文书秩序正当性的永恒追求。把法律文书秩序只做静态理解的观点是片面的。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身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要追求一种更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新的法律文书秩序。  相似文献   
982.
《人民调解》2007,(6):19-19
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摸索出“一二三四六”的工作方法(即:建立一套档案,发展两支队伍,做到三个保障、四个清楚、六项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983.
陈朋 《理论导刊》2006,(9):106-109
在对中部地区三省三县六乡镇六村的乡村债务情况进行实证调查后,得出当前这些乡村的债务风险较高的结论。究其原因,有因乡镇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而滋生的巨额债务,有“压力型”政府体制下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为完成各级任务而四处债款,以及为提高政绩而不负责任地大肆举债等。解决乡镇债务问题,一是要有效地化解已有债务,二是要防止产生新债务。  相似文献   
984.
一月大事记     
《人大建设》2003,(10):5-5
  相似文献   
985.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 ,党的作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搞好作风建设有两条重要途径 ,一是教育 ,二是制度。在新世纪、新形势下 ,注重制度创新 ,对于搞好党风建设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86.
对环境标志制度纳入WTO规则体系的悖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新 《法律科学》2007,25(6):121-128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标志制度作为贸易与环境的连结点之一,是否应纳入WTO规则体系呢?国际社会对此问题争论激烈,多数国家主张将环境标志制度纳入WTO规则体系.然而,将环境标志制度内化于WTO规则体系弊端突出,外化于WTO规则体系优势明显.环境标志制度可独立于WTO规则体系,并能与之达到和谐--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利益平衡.我国应迎合WTO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环境标志制度.  相似文献   
987.
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之后,判后答疑制度已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试行。虽然实行判后答疑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司法公信力,以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的产生,从而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判后答疑制度的实践却使我们对该制度的实际功效产生了疑问。尽管如此,判后答疑制度在我国当今的司法环境中仍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现阶段为消除当事人的不满所能采取的最为现实的选择,因此,我们不能断然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88.
989.
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立遗嘱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其立遗嘱行为、意思表示及遗嘱内容真实合法的一种证明活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恢复公证制度以来,遗嘱公证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和公民自我保护的法律形式,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0.
伴随经济发展与法律制度更新,无形财产在社会财富中占据习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更趋抽象化,而权利质正是适应这种“商品证券化”和“物权债权化”的社会需要而生,体现了债权与物权的完美融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