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未决羁押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对于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若羁押不当会对被羁押人的人权造成侵犯,还会引起国家赔偿等严重后果。所以应尽可能的将未决羁押的侵害性降至最低,对此,不仅要有公正合理的制度设计,在实践运用中还要克服体制与观念的重重障碍。  相似文献   
63.
“司法公信力”要县指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得到普遍认可,司法权受到广泛尊重和崇敬。在法治社会里,司法的公信力在于公正司法能够为大众所感知和认可,从而获得普遍服从与依赖,直至升华为对司法的信仰。  相似文献   
64.
黄豹 《北方法学》2009,3(6):100-105
客观性原则肇始于19世纪中后期的德国,要求检察机关全面地收集能够认识案件真相的所有证据,而不仅仅局限于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但这种对客观性的界定显然与马列主义哲学的客观性不同。对案件事实客观性的追求,不仅仅是公诉权的要求,也是侦查权、审判权乃至辩护权的要求。过于强调和要求公诉人对证明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证据的关注,显然是封建有罪推定思想的遗毒。对公诉权而言,追诉性才是公诉权的本质属性,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和条件代表国家进行追诉活动才是公诉权的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65.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它的构筑,是以思想理论为基础,通过原则勾画出框架,再由具体的规定搭建起的规则体系。作为规则体系,每一种法律制度都离不开它赖以生成的理论基础。因此,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要想发展和完善其自身,首先要认识和完善其理论基础,从而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在科学化、民主化、公正性等方面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6.
刘妍 《法制与社会》2011,(7):144-144
支持起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原则,对于检察机关能否支持起诉,理论界与实务界褒贬不一。本文从公益性价值、公正性价值以及经济性价值来论证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7.
王菲 《法制与社会》2011,(34):224-225
仲裁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仲裁员,从规则和制度层面上保证仲裁员的公正性是仲裁程序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试通过对民商事仲裁中仲裁员公正性制度的研究,探讨仲裁员公正性保障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仲裁员公正性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8.
学院党校班实施"积分奖励办法"作为量化评价学员学习情况的一种促学方式。这一办法的实施是学院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建设精神的一种创新思路,是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一系列指示的一个务实举措,更是落实党校领导关于继续深化促学方式的一次实际行动。该办法有具体的实施方法、操作流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还需在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竞争性、增强选评公正性、完善办法科学性上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9.
刑事远程网络审判是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与有限司法资源之间矛盾的产物,它具有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证人出庭率、减少提押风险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刑事远程网络审判还具有公正性,且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然而,刑事远程网络审判由于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需要对适用的主体范围和证据的补强规则等方面制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70.
《理论与当代》2011,(1):61-62
张宏宇在11月4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指出:如今各类图书网站和各大媒体的读书版面,每周都会推出畅销图书排行榜,推荐好书引导读者去阅读。姑且不说其上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单从排行榜的图书介绍中。便明显存在着一种“畅销”的导向,这其中不排除人为的炒作。诚然,上榜的也有不少是读者喜欢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