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4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春光 《南风窗》2010,(3):96-96
<正>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发展状况的学者,笔者同样出身农村。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是进城的农村流动人口,但是相比他们,我要幸运得多,没有像他们那样受到城市的歧视和排斥,更不需要过着漂泊流浪、风餐露宿的  相似文献   
62.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民权和人权的概念和特征;其次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探讨了完善公民权的构想。  相似文献   
63.
行政法的核心理念是行政权及其控制模式。所以行政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对行政法功能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行政权的功能是保障安全、自由、竞争的社会秩序,通过个体利益的实现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控权论相对应的管。则是从管理层面来概括行政法,反映了行政管理的动态过程。而平衡论则是汲取了二者的精华、站在一个超越行政权、公民权两极的更高的高度来市场行政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4.
韩轶 《唯实》2004,(11):57-59
一、对罪犯人权的认识与保护的必要性中国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 ,深厚的传统制度和文化积淀使得人权并没有一个得以自然生长的土壤 ,中国对人权的保障并没有如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经历一个自发呼吁形成的过程 ,对人权并没有形成一个社会性的认识 ,至今还往往受到国家本位的限制。人权意识的觉醒和保障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罪犯权利保障发展的就更为缓慢。在对待罪犯权利来源这一问题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至今仍有为数众多的人把“改造罪犯成为新人”当作罪犯享有权利的唯一原因或者首要原因。他们认为 ,“把罪犯当人看” ,是出于改造…  相似文献   
65.
作为现代民主国家中的公民应享有公民权公民权的保障不仅要靠一国宪法、法律在条文上对其加以表述和保护,尤为重要的是它还依赖国家对其实现提供各种保障机制。立法上的规定,只是一种纸上的承诺,它并不意味着公民权的自动保护。国家对公民权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保障机制,大多是以公共服务的形式作出的。因此公民权保护与公共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警察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过程中,警察权应合适而又有限度地在保护公民权利与限制公民权利之间游走,通过在法治的基础上建立行政契约关系,努力做到执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警察的权益,达到二者的平衡。在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对抗与协调中分析两者冲突的深层次根源,在警察权与公民权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67.
政治资源分配是一种基础性分配,具有公平性和非歧视性的特点.政治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一个民主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的前提和底线,也是决定经济及其他分配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我国对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公问题已经给予了高度警觉,但对于政治资源分配差距现象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也正是一直以来悬殊的收入差距难以有效遏制的原因之一.总结政治资源分配的实际和问题,探讨公平政治资源分配的路径和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8.
“新公共服务”的公共理性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种替代性研究路径,新公共管理摒弃了传统政治理论的观察视角,用市场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来重塑行政理念和价值,在追求效率和生产力方面,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案得到了不少的赞成和肯定,但它对于追求何种最终价值却鲜有兴趣.而以美国学者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高举公共行政价值追求的旗帜,将管理主义者边缘化了的公民权、社会责任、公共利益等价值量度重新置回行政话语的中心,而公共理性是实现以上公共行政价值观之基础,可以说,公共理性是新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69.
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非司法性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制度,由于背离了宪政精神所应有的内涵和法律依据,其存在只是出于功利目的而不具有正当性的现实价值,因此应当予以废止。其原有的适用对象应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70.
文章指出了我国"人权入宪"的意义,但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应在具体制度层面为人权保护和实现人权提供可以行动的机构和程序,并对中国人权的司法保护前景给予热切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