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1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3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7881篇
中国共产党   416篇
中国政治   2207篇
政治理论   309篇
综合类   308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976篇
  2012年   1034篇
  2011年   1232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231篇
  2008年   1260篇
  2007年   1011篇
  2006年   742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三大职能之一的辩护,系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一方的指控进行的一系列反驳和辩解的诉讼活动。辩护权是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享有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为了保障辩护权,必须要有一整套制度和措施,即辩护制度。辩护制度是立法对贯彻落实辩护原则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一般包括辩护权和辩护权的行使、辩护人、辩护种类、辩护的程序及救济方法等具体内容。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122.
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是打击腐败犯罪最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对其予以规范。其中《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规定最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详细描绘了刑事和民事两种可供缔约国选择适用的追回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腐败犯罪资产来源国就能够有效追回流失至境外的资产,在具体的追回过程中,资产来源国必须充分把握每种途径的要求,了解其优势和不足,策略性的选择适用。当前,必须进一步提高资产来源国的国内司法能力和资产所在国提供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水平,以确保资产追回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23.
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决定,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即告终止,在法律上排除了犯罪嫌疑人的存在,致使被害人无法通过诉讼程序获得赔偿。在检察环节,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国家补偿,既保障了被害人的人权,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4.
刑事和解的刑事政策价值,即刑事和解对实现刑事政策目标的意义和作用。刑事和解的刑事政策价值有:(1)恢复正义。刑事和解既关注国家法律的权威、社会公众的法感情,也关注被害人的利益,尽量恢复被打破的平衡,追求刑罚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化解矛盾。报应性司法"以恶制恶"的实现途径可能会加深当事人双方矛盾,而刑事和解以面对面的商谈提供了化解矛盾的可能。(3)提高司法效率。刑事和解由于能切实提高轻微犯罪案件的处理效率,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实现再社会化,有效节省司法成本并促进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司法效益。  相似文献   
125.
桂旺  赫捷 《公民与法治》2006,(11):44-45
无论对于执法人员还是被处罚者来说,行政处罚的确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具体实践中,行政处罚行为实施得是否公正,不仅关系到老百姓对执法部门的看法,更关系到政府依法执政的水平。因此,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6.
蒋丽华 《犯罪研究》2006,(3):41-46,55
刑事鉴定程序的完善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刑事鉴定程序法治化程度的标准。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程序的规定,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相互矛盾(鉴定被规定为七种侦查行为之一,而鉴定的主体却并非仅限于侦查主体);二是缺乏可操作性(如回避);三是无法可依(如鉴定人的权利义务);四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不利(如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知情权)。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且无法确保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因此有必要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7.
“刑事责任能力”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 ,而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是不同的 ,移植的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与我国刑法理论不协调。以我国犯罪论体系为基础 ,从“刑事责任能力”与犯罪、刑事责任的关系以及其本质上来理解 ,刑事责任能力就是刑法上的行为能力即犯罪能力。为避免认识上的混乱 ,笔者建议应将我国的“刑事责任能力”改称为刑事行为能力或犯罪能力  相似文献   
128.
刑事调解在欧洲的复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的出现以及近现代国家司法权的逐步加强和统一,刑事审判在刑事案件的处理方式中几乎占据了垄断性地位。但是近几十年来,刑事调解正在世界范围内复兴。尤其在欧洲,刑事调解发展非常迅速。英国、法国和德国、挪威的刑事调解是欧洲刑事调节的三种典型模式。支持欧洲刑事调解发展的理论主要有被害人学理论、非犯罪化理论、恢复性司法理论等。正是对这些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的选择及组合形成了欧洲刑事调解多样化发展的特征。而欧洲理事会和欧盟正致力于欧洲的刑事调解的规范化,这将是欧洲刑事调解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9.
当今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阳春四月,2006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1日在上海闭幕,通过《上海宣言》铁道部3日宣布,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它坚持自主创新,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推进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部门、公众和权利人作为主体责无旁贷,请看——  相似文献   
130.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审判方式作了较大的修改,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无须再向法院移送全案案卷和所有证据,而只需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这是我国刑事诉讼迈向科学化、民主化的标志之一,对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刑事审判方式的这一改革明确了检察机关是追诉犯罪的司法机关及自诉人对犯罪追诉的权利,人民法院只能依据检察机关的公诉及自诉人的自诉来启动审判程序,履行审判职能,而不能主动追诉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