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96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学理论》2016,(2)
反腐败是一切有为政权和负责任政治家的历史权利。然而,苏联改革者的反腐教训表明:不彻底的反腐败将导致改革的彻底失败,反腐败策略严重失误加速改革失控,反腐败失信于民毁灭改革公信力。对制度性腐败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改革工程。改革者要善用反腐败的历史权利,加强反腐败与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控制,坚持不懈打击既得利益集团,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政权自新,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2.
石勇 《南风窗》2012,(6):54-57
阶层固化、社会结构锁定,正是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下,制度、政策在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时,偏向了他们或者"权力亲缘群体"的结果。这导致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不正义。无正义,则无未来。  相似文献   
13.
政策制定者们,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是时尚的奴隶。他们对何谓可行的政策、何谓理想之事物的观点都被时代思潮,也就是"风行一时的理念"所塑造着。这意味着经济学家和其他意见领袖能发挥极大影响力——不论目的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4.
熊烨  凌宁 《理论研究》2014,(3):56-62
利益集团在转型期的中国既是治理的客体也是治理的主体。其治理主体角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具备承担何种角色的能力,政治制度空间限定了角色发挥的边界,政治文化则塑造其偏好。我国的利益集团应定位于权力的监督者、决策的参与者、改革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12,(41):22-22
过去十年来与中国的较量,美国始终没有得到必要的教训,也未能充分体会到中国式的亮剑精神!战争或对抗局面,对美国而言是长期有益的。一方面,这有利于美国在全球纵横捭阖,孤立对手,团结盟友,并且乱中取胜。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政客为选举或提升政治威望牟利。一点都没有出乎意外:此番美国总统大选,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都在声嘶力竭...  相似文献   
16.
泰国民 《理论月刊》2012,(8):141-143
利益集团就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共同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人们的集合体,它们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来提高或促进集团内部的共同利益。对利益集团的价值判断不是一种简单的是福是祸的抽象评价,而要依据具体情况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集团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既得利益集团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特殊现象,它主要是指那些与公共权力、公共资源紧密相关,行为方式极其隐蔽,以不正当手段积累巨额财富,并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利益团体。既得利益集团的生成机制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紧密相关,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挟持立法为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廉政文化研究》2021,(4):58-63
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是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挑战,方式主要有直接交易型、情谊投资型、私人定制型、迂回包抄型四种类型,其实质是为俘获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公权力。谋取不当利益是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的内在动力,自身不过硬是领导干部被利益集团"围猎"的肇因,不良社会风气为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创造了条件。新时代要有效防范这一社会现象,必须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严厉惩治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行为;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促使其自觉筑牢反腐蚀的立体防线;重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坚决遏制社会不良风气蔓延;着眼于防范权力滥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传统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演进脉络,指出迄今为止的利益集团理论仍然存在几个不足,尤其缺乏对潜在利益集团的研究,规制经济学家也认为潜在利益集团没有政治影响力而将其排除于规制模型分析之外。文章试图阐明一种潜在利益集团视角下的政府规制模型,从理论上论证潜在的个体消费者如何解决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即如何完成个体利益的组织、表达和反馈等政治行动,这些问题的回答使利益集团理论从经济学回到政治学。最后提出潜在利益集团视角下政府规制的政策含义及其重点研究的四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2,(9):5-5
当下,我国社会进入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阶段,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胶着期和关键时期。中央应该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推动,更加重视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坚决防范改革方案和进程受到一些部门、地区利益集团和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左右。同时,尤须强化对“顶层设计”的“顶层推动”和“顶层实施”。  相似文献   
20.
唐昊 《南风窗》2013,(6):37-41
政府自身利益的形成,甚至自身演化为特殊利益集团,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也并非无可避免的现象。毋庸讳言政府的自身利益,但也要通过法律明确政府利益边界。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