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41.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道德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道德信仰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的精神动力.本文从道德信仰的内涵入手,深入剖析了道德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42.
乡绅阶层作为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关键词之一,对于认识传统乡土社会的运作非常重要。尽管其在传统乡村中发挥了一定的功能,但是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也是受限的,它并未承担起所谓领导“乡村自治”的角色,也不可能成为代表“社会”的力量与中央权力相抗衡。  相似文献   
43.
刑罚功用的有限性问题研究,对建设合理的刑罚制度和刑事司法制度以及构建科学的犯罪预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影响刑罚功用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比较充分地论证了刑罚功用有限性这一论题。  相似文献   
44.
金圣叹通过《水浒传》评点,阐明了小说的三大功用: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的兴衰和政治的得失;感化、激励读者扬善去恶,奋发向上;使读者得到种种艺术娱乐。他的小说功用论既继承了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又与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等人的“快感”、“寓教于乐”说不谋而合,是相当全面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45.
张力 《河北法学》2008,26(2):82-89
基督教之社团财产法,在调和教会信仰的"纯洁性"与教会支配财产的"世俗性"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教会目的财产说——相对于法人实体说与法人拟制说而言,是法人制度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但用于维持教会财产目的性的主要机制——信仰的力量——本身的不可靠,致使教会财产制在短暂成为"反封建"的革新力量以后,很快站到历史发展的对立面。这说明昭示法人制度未来的"目的财产说"还只是一种有益的"理想",以单纯的"信仰"为保障目的的实现,将导致对法人管理人做"性善论"假设,最终是善恶混淆的"自然状态"的复萌,这对以信仰立国的我国尤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46.
《消费社会》中鲍德里亚与马克思对商品有用性理解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个人消费领域中商品的有用性进行客观功能和符号价值的区分,并认为符号价值体系是构成拜物教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差异正是由于生产由稀缺性生产进入到商品丰盛的时代,自由竞争式生产进入到垄断性生产,导致个人消费领域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差异同时也是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都将商品交换关系的理解指向资本主义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47.
董敏  刘夏辉 《青年论坛》2009,(3):153-156
目录学著作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作用:一是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由此可知关于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又可提供查找文献的必要线索与方法;二是目录学是了解学术源流的工具,目录即学术史,学术源流得力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目录学的突出功用,一部好的目录学著作,能够起到学术史、文化史的作用;三是目录学是整理古籍的基础,是古籍整理的基本数据库,记录古籍版本情况及各种版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48.
程静 《法国研究》2007,(4):107-111
十九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1]可见,语言不仅是思想的外壳和  相似文献   
49.
文化名人余秋雨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他的观点是:长城只是都江堰的后辈,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一而都江堰,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至今还在为无数大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性地灌溉着我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0.
“政治文化”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80年代中期,政治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研究成果灿然可睹。但在政治文化研究的历程中,学者们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纷争。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政治文化的功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和现代化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