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496篇
政治理论   230篇
综合类   8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绵阳市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6个民主党派市委和一个致公党总支,共有民主党派成员近3000人,基层组织152个,组织规模和成员人数仅次于成都市,居全省第二位。全市9个县(市、区)中,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其中三台县还建有民盟县委。一直以来,绵阳市委十分重视并全力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02.
岁月宛若过眼烟云,但人生却有许多事是很难忘的。回首22年民革专(兼)职工作的经历,最令我难忘的是与《四川统一战线》结缘。1986年,我加入民革,并从教育战线调入民革机关工作。那时,身边没有多少业务书籍,每月一期的《四川统一战线》就成  相似文献   
103.
104.
稿约     
《团结》杂志是由民革中央主办的时政类刊物,以紧密配合民革中央的重点工作,为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服务为办刊方针,定位于从参政党角度,  相似文献   
105.
民主党派要成为高素质的参政党,首先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次要有大批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的成员;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起好党联系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这样才能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上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参政党是我国特有的政治现象,长期以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各种原因,参政党的形象建设滞后,导致参政党社会知名度和关誉度与其政治地位和社会贡献不匹配,影响了参政党建设。在注重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的今天,形象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为参政党形象建设提供了机遇,参政党形象建设应该利用新闻宣传,注重新闻宣传策略,打造优秀参政党形象,改变被误解为“政治花瓶”的参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07.
网络政治的兴起与参政党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改变了民众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网络政治随着公民通过论坛、博客等网络公共空间参政议政而兴起.面对新形势,参政党应当根据网络政治的特点,通过完善自身功能来适应网络政治.  相似文献   
108.
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建立健全配套措施,使多党合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时指出:“特别是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下情上达的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深刻地阐明了民主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江总书记的讲话要  相似文献   
109.
王报换 《民主》2009,(10):8-12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中共建党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发3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进一步研究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执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全会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是着眼于时代需要和改革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不仅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推进参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0.
2013年3月29日,第三届参政党建设论坛暨湖北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专委会第七届年会在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会议的主题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由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民盟湖北省委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参政党理论研究专委会、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等单位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