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495篇
政治理论   230篇
综合类   8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31.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新时期。在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恢复、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价值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32.
协商民主是对自由民主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中国式"协商民主符合国情依据科学,参政党发挥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3.
周铁农 《团结》2010,(3):4-9
去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认真总结中周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深入分析,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4.
<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九三学社作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必须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中,要注重同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注重同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和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5.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生命和重要标志,具有塑造政治精英、整合组织价值、铸造政党结构和制度、维持和延续政党生存、影响政党政策、实现奋斗目标、凝聚国民人心等功能。我国参政党文化诞生形成于近代的政治斗争实践,并在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得到发展、丰富和完善。"和合"、"协商"、"务实"、"人本"、"创新"等构成了参政党文化建设体系中的核心内涵,是其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凝聚成员、巩固参政地位、把握民主政治建设方向、提升参政议政水平、发挥党派优势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从参政党的社会基础,参政党的思想政治基础,参政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参政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职能和作用,参政党的建设五个方面对参政党理论进行了思考和探析。  相似文献   
137.
<正>本刊讯创建学习型参政党组织,是提高参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重要命题。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于2007年换届以来就开展学习型参政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先后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政治交  相似文献   
138.
周铁农 《团结》2009,(2):4-6
今年全国“两会”是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两会”的圆满成功,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完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推动科学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民革作为参政党,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大局,切实做好2009年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9.
140.
加强新时期参政党社情民意工作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水平的需要。强化信息工作,提高反映社意民意质量;加强社情民意工作与其它工作的互动,使社情民意得到全面准确反映;反映社情民意要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并从方法论上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