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496篇
政治理论   230篇
综合类   8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拟从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民主党派在其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组织化水平,推动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82.
一、参政党参与社会服务的提出与现实意义 参政党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社会服务的概念,明确了社会服务的宗旨和工作范围,肯定了社会服务的功能和意义,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明确指出,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形势任务要求,要从一般的社会服务转向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的层面上来,对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服务进行了更高层面的定位。  相似文献   
983.
建立高素质参政党当前最紧迫的课题是增强政党意识,加强参政政党理论建设,维护、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次,要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关键;第三,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这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当前的重要任务;第四。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宣传活动的新举措。要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党派成员,加强党派自身建设,努力实现执政党和参政建设的互相促进,使政治交接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984.
参政党文化伴随着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而逐渐形成,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参政党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履职能力,有助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文化体系,一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二要大力开展参政党历史教育,弘扬参政党优良传统和作风;三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才智;四要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85.
近十年来,学术界围绕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内涵特征、时代背景、价值意义、主要内容及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梳理与分析近十年来学习型参政党建设的研究成果,厘清研究现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该研究的视野与深度。  相似文献   
986.
柴宝勇 《探索》2011,(3):69-73
政党认同的四个主要形成基础是政党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政党组织和政党绩效,它们分别构成了形塑政党认同的意识性资源、组织性资源、魅力性资源和功绩性资源。参政党认同是中国政党认同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执政党认同有所差异而又存在一致性。从政党认同的形成基础看,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在政党意识形态方面,参政党的政党属性和政党目标遭到部分人的怀疑和否认;在政党组织方面,参政党的政党认同度受到削弱——政党观念淡化、党派成员发展和范围的限制、基层组织的弱化;在政党领袖方面,参政党领袖的政治素质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政党绩效方面,参政党派政治功能的弱化,导致社会公众对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认同度降低,甚而对于民主党派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政党"这一意识的塑造和巩固;二是要加强参政党的组织建设;三是要着力培养各参政党领袖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并塑造参政党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影响力;四是要强化参政党的政党功能,充分发挥绩效认同。为此,必须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给予保障,以加强对参政党功能发挥的建设。  相似文献   
987.
在目前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实践中,参政议政职能成为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然而由于参政党理论发展缓慢导致参政议政理念落后,加之缺乏完整具体的制度性保障和参政议政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使得民主党派加强参政议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民主党派加强参政议政建设,需要重视和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参政议政工作运行机制;改善参政议政主体结构,增强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8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蕴藏着政党"互相监督"的政治资源,并且重点是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参政党积极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能够更好地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因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然而在现实层面,参政党民主监督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与人们的期望值尚存差距,民主监督的内容和效果尚未达到多党合作制度的审视标准。因此,参政党要明确监督内容,突出监督重点,健全运行机制,努力实现"两个转向",即由局部的事务监督转向全面的党务监督、政务监督;由实体的正确性监督转向程序的正当性监督。  相似文献   
989.
文化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参政党的文化建设有着自身的特殊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它形成于多党合作的历史之中,在当今社会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特色鲜明的参政党文化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0.
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创建新中国,并参与国家政权巩固和国家事务管理,是名副其实的参政党,但阶级斗争妨碍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重启现代化,民主党派在协助中国共产党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重新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因而被正式命名为参政党。由于中国共产党把改革开放之后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习近平同志明确把民主党派进一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将长期存在,伴随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