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从法理和有关民事立法规定出发,对治安处罚执行才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作探讨。这些问题有:执行异议、协助执行、执行中止(暂缓执行)、执行终结、变通执行、执行纠正。  相似文献   
102.
<正>随着构建"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的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遇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实验要突破体制性障碍,也需法制保障。2013年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决定》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省人民政府可以提请省人大或其常委会就本省地方性法规在实验区的适用问题作出相应规定。据此,平潭综合实验区可以根据开放开发的需要,对现行地方性法规中不适应本地区社  相似文献   
103.
民族自治地方的审判工作与内地的审判工作相比,既有相同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地方往往忽视或不完全了解民族自治地方审判工作特点,执法情况不尽如意,甚至引发过少数民族群体示威事件.另外,民族自治地方法院的上级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死刑复核、民事二审、再审等案件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民族自治地方审判工作特点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4.
钟菊英 《法制与社会》2012,(12):259-260
《婚姻法》是保障夫妻关系、维护夫妻双方利益的一部法律,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规定能够补充和变通的一部法律,多年来,被补克和变通过多次,也是比较普遍被应用的一部法律.我国民族中,汉族人数居多,国家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也是根据汉族地区的主要特点进行的,那么,这些法律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要想将矛盾降低,必须实施法律变通,来维系国家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少数民族具有其自己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它的特殊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民族地方制定变通规定的依据.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是关于民族地区婚姻法变通的法理可行性思考,从多方面讲述婚姻法变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5.
历经两年辛劳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以790万字的四大卷巨秩奉献于世人。编纂者满怀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守望之责与传承之殷,在资料收集的范围上突破"律令体制"的框范,回归"礼法体系"的本貌,并创制了一套通古达今的编纂体例。为了使清末法律人物能进入大典,破格辑录有关他们生平的资料。但在出版前一刻忍痛斧削金文资料也感到无奈和不解。在谨守《中华大典》编纂原则和规则前提下,编纂者对资料的排序、抬头等技术细节上有所变通。  相似文献   
106.
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六条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享有自治权,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称为自治立法权。根据《刑法》第九十条,民族自治地方的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对刑法的变通或者补充权,此称为变通权。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此称为法律保留原则。上述规定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自治立法权和变通权之间的关系,二是变通权是否违背《立法法》的法律保留原则。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自治立法权的法源根据是宪法,而变通权的法源根据首先在于法律(还可能包括行政法规),其次在于宪法。在法律的层次内,二者可以是统一的,在行政法规的层次内,二者是分离的。变通权的规定并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原因是根据宪法规定,自治立法权中包含了变通权,此种变通权在法律的授权内具有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才发 《法学家》2005,(2):73-79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是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种民族立法自治权.它是由法律法规确认、保障和制约的权利,是民族本身固有的权利,也是宪法和法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化.民族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赋予的权限,自主地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法律或者补充法律.对于上级国家机关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法律还赋予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108.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作为我国地方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立法权限有别于一般行政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主要体现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变通权和补充权。明确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限,充分运用和行使这些特权,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不仅为民族自治地方服务,也为国家的民族立法提供实践先导。  相似文献   
109.
王静婷 《前沿》2003,(12):175-177
元世祖忽必烈(一二一五--一二九四年),是元王朝的创建者,在中国历史和蒙古族历史的发展上都是一个影响比较深远的人物.他即位以后,实行"祖述变通"的革新主张,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扭转了长期的动乱局面,使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大统一.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忽必烈的"祖述变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0.
吴占英 《河北法学》2004,22(3):32-35
就我国刑法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补充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刑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以变通补充权 ,有利于完善我国刑法的人权保护观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以及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