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本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纸张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同步扫描光谱的特性,鉴别了同时期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外观相近的同类纸。另外将数理统计中的“假设检验”理论对纸张的荧光强度进行t检验处理,提高了分辨率,为纸张的进一步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根据其光谱特性,确定了纸张中的发光物质。该方法具有检材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分辨率高,不损坏检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2.
全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师旅团级单位要在抓好本级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帮带好基层。基层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单位类型多、人员层面广、思想基础及担负工作任务不尽相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有侧重.如果不分层次搞“一锅煮”、“一刀切”,势必会影响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必须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同时.针对机关、部队、医院、干休所等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23.
《刑法修正案(十二)》将非公有公司、企业的内部人员纳入《刑法》第165条、第166条、第169条的犯罪主体范围,在践行宪法价值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公司、企业关键少数责任体系的刑民一体完善。立足于我国公司法以“机关职责说”对“信义义务说”“委任关系说”等传统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基础关系理论的超越,公司、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系职务犯罪而非传统的背信罪,其所侵犯的法益不仅有股东的财产权益,还有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监管秩序以及公司、企业的利益,包括公司、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和公司债权人、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司社会责任所承载的公共利益。对于修正后的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规范构造,应基于其法益侵害本质进行实质解释适用:一是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认定,应当依据行为人在公司、企业中的具体职权范围进行规范性、实质性判断;二是非法经营同类营业行为的成立,须以利用职务之便为行为前提,以非法经营为行为形式,以同类营业为行为对象,以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或致使公司、企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为行为结果,以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为行为出罪条件。  相似文献   
124.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规定存在主体过于狭窄的缺陷。刑法对于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规定与我国宪法和公司法的规定存在矛盾:同样的行为可能因为是否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而受到不同的处理,与刑法的平等原则不相一致.对于受害方也不公平:当前刑法的规定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利。因此应当将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修改为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相似文献   
125.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疑难问题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润,数额巨大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本罪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疑难问题有待研究。一、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主体的认定(-)国有公司、企业的认定由于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因而就存在一个国有公司、企业范围的认定问题。对此,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1)认为“国有公司、企业应是指单一国家投资机构或部门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非公司形式的企业”。(2)认为“国有公司、…  相似文献   
126.
张倩倩 《法制博览》2023,(36):88-90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那么对于非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经营的,非身份者是否构成该罪的共犯?司法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作者结合对司法判例的统计,对两种做法对比论证,并对非身份者不构成该罪的观点提出了相应分析和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7.
俞小海 《法学家》2023,(2):60-73+192-193
我国刑法解释和司法实务对同类解释规则的运用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同类”标准的供需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适用不统一的风险,亟须从释义学层面对刑法同类解释规则“同类”的判断标准加以探讨。“同类”标准的本质是相似性,相似性判断的对象并非仅指具体列举事项和概括项,而是待决案件、具体列举事项和概括项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应将“同类”标准中的相似性界定为相关相似性,并在与相关差异性的权重比较中得出相似性的初步结论,进而从价值判断、中间参照物、结论校验三个方面确定相似性判断的应然维度。行为方式的同质性、法益侵害的相当性和刑罚当罚的等值性,是刑法同类解释规则“同类”标准的判断要素。行为方式主要是指犯罪行为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同质性判断需要适当借助与行为相关的辅助要素;法益侵害相当性需要关注法益变更、程度和后果并结合完整构成要件作实质判断;刑罚当罚性可对刑法例示规定的涵摄范围作一定拓展,等值性的判断既要着眼于刑事诉讼活动的整体视野,也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稳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