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49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侵犯商业秘密罪逐渐多发的大环境下,司法审判中"重大损失"的认定模式却呈现多元化现象,亟需重构类型化认定模式。实证研究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有利于对重大损失的认定模式形成概观;辨析与反思实证研究中重大损失认定模式的利弊可为重构合理的认定模式提供价值基础。基于实证研究中"商业秘密市场价值说、商业秘密许可费用说"与"给权利人造成全部损失、给权利人造成部分损失"的对应关系,以"类型学"的范式研究为方法论,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以"行为人结果"1为标准再类型化,可形成"商业秘密市场价值说、商业秘密许可费用说——行为人结果——两种新行为类型"的对应关系;有利于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上升为刑法规范从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2.
何虹 《行政论坛》2011,18(3):66-69
我国政府关于信息免予公开范围的规定存在"三个安全一个稳定"的信息不确定、免予公开情形界定不明、免除公开事项具备了无限扩大的可能、缺少对政府讨论过程信息和执法性信息的排除等问题。对此,我国政府信息免予公开范围需要确立"推定公开"原则并限制和说明"三个安全一个稳定"信息,界定政府信息免予公开的情形,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效力,增加对"讨论过程信息"和"执法性信息"免予公开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3.
编辑同志:某设计公司是一家软件设计企业,该公司发现凌云软件公司有六家客户与其相同,认为凌云软件公司侵犯了其商业秘密,并要求凌云软件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凌云软件公司认为,某设计公司已在其公司对外网站上公布了所有客户名单,并且这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案例启示:涉及技术信息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要依赖专业的技术鉴定,在技术鉴定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的情况下,应当依据最为普遍、易于让人接受的鉴定方法来确定商业秘密是否被侵犯。对于计算机程序这一特定的技术信息而言,应当通过对比构成该程序的源代码相似度来认定是否存在抄袭,避免从功能性的角度进行鉴定,证据采信上必要时可以采取专家和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方式,避免轻率。  相似文献   
105.
商业秘密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明显的财产属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在为企业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给投机者以极大的诱惑。刑法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纳入了调整范围,要正确适用刑法之规定,首先在法律上赋予商业秘密以恰当的权利定位,并对商业秘密的核心内容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正确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6.
107.
吴艳 《法人》2014,(1):56-57
近年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法案,同时还有尚待国会表决的提案,如《2012年美国保护商业秘密和创新法》《2013年盗窃商业秘密构成犯罪法案的私权法案》等。相关法案对商业秘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关注,其中更是有专门针对中国的条款。  相似文献   
108.
109.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知识经济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现,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呈现高发猖獗之势。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虽然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作了明确规定,但无论在学界还是实务部门,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立法解读和司法适用均存在着诸多争  相似文献   
110.
商业秘密侵权中的善意第三人责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益增多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中,许多案件的当事人已不再局限于商业秘密权利人和侵权人,还包括出于善意从侵权人那里获得权利人商业秘密的第三人.由于涉及到法律上的利益衡量及价值判断,如何确定善意第三人的责任,一直是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各国立法分歧严重,学术界亦长期争论不休.在此,笔者拟对此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