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江西政报》2009,(10):18-24
赣府厅字[2009]43号2009年3月20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园林城市(县城)评选办法和标准》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创建园林城市(县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对于积极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生态  相似文献   
212.
王义光 《奋斗》2009,(3):21-22
2009年,勃利县要围绕“打造优势产业、建设龙江强县”.全力实施“358”规划,全力推进对上争取和项目建设,扎实开展煤电化基地县、绿色农畜产品强县、山水园林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奋力开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13.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推进我省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省政府办公厅于1999年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通知》(云政  相似文献   
214.
搞好城市绿化,对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弥补城市规划建设缺陷、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古城机理和建城理念、弘扬丽江先民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文脉、把丽江打造成为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5.
216.
《共产党人》2008,(10):F0002-F0002,I0001
近年来,大武口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办工业、大建城市、提升农村、大干绿化、突破旅游、突出招商、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三大战役”。扎实推进“五大战略”,着力构筑“八大体系”,全力抓好76项重点项目(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9亿元,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44.2%: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5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535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217.
新泰市地处鲁中泰沂山脉腹地,枕泰山而襟沂蒙,是集矿区、山区、老区于一体的县级市。原以为矿区的特色是尘烟飞扬、脏乱不堪.然进入市区,却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好一座国家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218.
张小辉 《群众》2022,(1):62-6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支持里下河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宝应地处里下河腹地,近年来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高质量发展主题,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入选部省共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担当新使命、建设新宝应,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执着的追求、更加振奋的精神,奋力走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努力争当里下河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19.
淮思研 《群众》2022,(17):69-71
党中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明确提出“3060”战略目标。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碳排放提前达峰后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份。”淮安是通济江淮的生态文旅水城,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城市,也是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正聚力聚焦打造“绿色高地”,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力绘好“美丽江苏”淮安画卷,努力为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淮安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