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丹阳是江南古城,沪宁铁路和南杭大运河贯穿境内。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同日,丹阳全境解放。解放前的丹阳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等残酷掠夺、压榨下,过着极其贫困的  相似文献   
32.
上海滩,一对曾经风光无限、在沪持有14处房产的夫妻就这样走进了监狱。成为阶下囚,而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并未回来看望他们,尽管他并不缺钱。  相似文献   
33.
上班时间不好好工作,把排队群众“晾”在一边,却专注玩网游“斗地主”,这样的工作表现不仅不合格,甚至可以用相当恶劣来形容。或许正因为情况恶劣、影响极坏,相关单位不问青红皂白,先大嘴一张说“查无此人”。然而,护短也好,遮羞也罢,最终短护不了,羞也遮不住,反倒是丑陋的越发丑陋,恶劣的更显恶劣。  相似文献   
34.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农村地区发动和领导的土地改革,主要是以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地主土地被无偿没收分给农民。鲜为人知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共曾经设想以有偿征购地主土地的和平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中共七大首提以"适当方法"达到耕者有其田进行土地改革,达到耕者有其田,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怎样实现这一任务?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  相似文献   
35.
白漠 《红旗文稿》2012,(14):37-38
某日在外就餐,发现门楣上"好地主"三字赫然在目,不禁有些诧异。同桌的一位食客见状问道:"难道就没有好地主吗?"并且接着说:"看了关于刘文彩真相的报道,才知道他原来是个大善人……"自从前几年一位"无意替刘文彩做翻案文章"的"严肃的历史学者",向人们讲述一个"真实的刘文彩"开始,"刘文彩真相"问题就被炒了起来。起初,有些文章对刘文彩干过的诸如种鸦片、卖毒品、走私军火、滥设关卡强收买路钱之类的坏事点到为止,笔锋一转便当起了"辩护  相似文献   
36.
《当代贵州》2011,(29):49-49
席大明,又名杨殿辉,1903年出生在威宁县北四区(今赫章县六曲河)则章坝(今称哲庄)一个地主家庭。1923年,到“滇黔联军”李家勋部当兵,先后任排长、副营长、独立营长,并一度兼威宁县北三区区长。1925年1月,转附毛光翔部任营长,因率部攻打当地一户“粮积如山,克扣百姓”的地主陇小满,分粮食给饥民,触犯了当局,险遭诱杀。...  相似文献   
37.
刘坤 《学习月刊》2013,(5):46-47
尺蠖是一种无脊椎动物,一会儿收缩,一会儿放直,可是无论收与放都只朝着一个方向。菲律宾土地改革,一直以来得利的都是强势的既得利益集团,就犹如尺蠖之行,虽左右腾挪,终不改其去向,社会矛盾就在土地改革一放一收的尺蠖式进程中日益发展和积累。菲律宾土改已开始一个世纪,然而时至今日,当地农村依然落后,农民生活一、菲律宾历经多次土地改革仍成效缓慢  相似文献   
38.
李靖莉 《理论学刊》2001,(1):111-112
魏氏家族所得官称是通过“捐班”获得的虚衔 ,并没有真正为官从政 ,因而冠以“官僚地主”的称号不确切 ;魏家以经营商业致富 ,以积累土地守财 ,可称之为商人地主  相似文献   
39.
孙燕 《民主》2010,(1):50-50
<正>媒体报道,近期有几个地方酝酿出台地主性法规,禁止有偿家教。先是山东省有个有偿家教的立法征求意见稿,拟将凡收费的家教全禁,接着是浙江省有个提交省人大的立法草案,部分禁,部分不禁。社会上对此议论得沸沸扬扬,于是10月26日,教育部有关官员出来表态,坚持反对"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牟取私利"……  相似文献   
40.
卢胜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边红军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闽南乌山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1938年2月,卢胜带领重建的红三团在平和小溪镇集中,开赴龙岩白土正式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一营,担任团长兼政委,3月1日从龙岩开拔,挺进苏皖抗日前线,长年征战于长江南北,取胜于攻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