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506篇
中国共产党   2964篇
中国政治   3729篇
政治理论   742篇
综合类   10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1006篇
  2010年   1232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当前,城乡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其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待遇,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2.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早在2004年3月,贵阳市委、市政府本着“使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指示精神,在全市实施了“双千工程”(即将1000名具备一定微机操作技能的人员派往全市所有村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双千工程”的实施标志着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经常受教育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双千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3.
汪洋 《新重庆》2006,(8):4-6
今天再次召开全市抗旱救灾工作会议.主要是想再听听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全市抗旱救灾形势和工作进行再分析、再动员、再部署。刚才,鸿举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抗旱救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既从宏观上部署了抗旱救灾工作.又从微观上提出了许多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完全赞成。这里,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84.
来自农民家庭的青年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内生动力来源,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选择非农就业,但是青年在县域城乡流动显示出其具有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质性访谈方法,研究发现,青年对于近几年来乡村振兴工作高度认可,乡村的宜居化吸引青年在村居住,县城青年具有"城乡两栖""客乡"的特征,离县青年对乡村较为疏离,但未来有可能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特点是在村青年对乡村产业兴旺有较高期待,青年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最为普遍.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组织形式有村集体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青年自组织三种形式.通过分类、比较和归纳,本文提出了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存在以村庄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通过将青年组织起来,便显现出一条青年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即依靠村集体的引领,青年个体自发带动和自组织,让同心圆能够向着村庄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青年自身的社会网络,叠加经过组织活化的同心圆结构,将形成新的青年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85.
试析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本文结合近年来城乡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并就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6.
姜作培 《唯实》2004,(5):42-46
统筹城乡发展 ,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统筹城乡民主政治建设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对繁荣城乡经济 ,促进城乡社会进步 ,实现城乡居民的全面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统筹城乡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根据城乡各自的现状和特点 ,抓住重点 ,着力推进 ,同时要坚持城乡互动 ,相互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7.
要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必须保持城市和工商业对农村和农民的吸引力,保持吸引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城乡居民收入或者收入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差距也是城乡生产力和比较优势差距的必然结果.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保持一定的差距有必要性、也有内在逻辑性.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柄"双刃剑",适当的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大或者过小的差距都会变成经济发展的阻力.这就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一定差距的"收入"究竟包括哪些收入?二是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是过大还是过小?"适度收入差距"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88.
杨锦明 《共产党人》2004,(14):26-2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紧密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工作,对于实现西吉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赵明龙 《桂海论丛》2004,20(4):12-14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民族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途径,以城镇化和工业化为载体,走以城带乡、以工扶农、以商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0.
我国就业体制的演进与构建统筹城乡就业新体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就业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实行的以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二元结构的城乡就业体制,严重地阻碍着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阻碍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科学配置。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政策,新型的城乡统筹就业体制开始显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