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119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一座座关丽村镇、一张张灿烂笑脸、一个个鲜活场景、一组组难忘数据,展现的是“汶川奇迹”,见证的是中国力量,升华的是时代精神。——题记  相似文献   
112.
《小康》2008,(8):64-65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三十年,中国创造了全球最多的经济奇迹,最多的成功人士,也成为全球生活节奏最快、最紧张的地区。有人说,三十年后的今日中国,开始进入休闲时代。因为人们开始思考近乎同样的问题,即:在不断追求财富的时候,是否应该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新的生活模式?在终于拥有成功之后,是否应该更加懂得珍重健康、亲情和友情?每当周末来临的时候,在位于深圳、东莞交界处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俨然成为总裁们的戴维营。在典雅的会所、间或开阔的球场,可以不经意中遇到许多熟悉的面孔,这些纵横中国财经界的人士,还有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不约而同地选择用高尔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他们拥有一个同样的身份:观澜湖高尔夫会员。"高尔夫是在全球风行了500多年的时尚运动,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因为只有这项运动可以在同一个时间里,既在自然中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又可以和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甚至是生意谈判。"观澜湖的一位会员这样告诉笔者。  相似文献   
113.
战后日本迅速从废墟上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众多的因素中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日本历来注重发展教育,以教育孕育科技创新,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雨含 《党员文摘》2006,(6):25-26
布鲁斯是美国洛杉矶一家金属制品加工厂的工人,太太丹尼丝和10岁的儿子约翰逊是他生活的支柱。  相似文献   
115.
刘嘉 《台声》2006,(3):32-33
记者:您到访中国已经两年多了,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能谈一谈您的总体印象,以及您来中国以前对它的印象与您真实地接触到的中国的实际之后的变化吗?  相似文献   
116.
罗迪  郑直 《小康》2007,(4):32-36
买中资股好过做地产。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的资产2006年因此暴涨54%,达到1317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7.
绿叶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  相似文献   
118.
《求是》2011,(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现了中国奇迹。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依然会持续平稳发展。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这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国内的情况也是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从人的角度来说,随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改善,中国人所受的教育越来越好,体质也越来越好,可以预料,未来二三十年,高素质劳动力将持续推进经济升级。  相似文献   
119.
<正>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在这繁华似锦的7月,我们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0年的风雨春秋,90年的峥嵘岁月,我们的党饱经沧桑。  相似文献   
120.
《创造》2011,(4):88-88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而苏东在这本书里却对此做了十分着重的强调,我认为这是很值得的。"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