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1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81篇
中国政治   157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代党员》2003,(4):15-16
38.干部人事分类管理。指根据各类机关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及其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将现有干部队伍进行科学分类,建立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并以不同的方式实施管理,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我国干部人事分类管理框架已基本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系列、六种类型。三个系列即机关系列、企业系列、事业系列;六种类型即国家公务员、党群机关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2.
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的安全威胁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冲突和战争的类型发生变化,而且其动因也有了变化。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已经不再是某一现实或潜在的国家,套用冷战思维就会错判。更重要的是,在看待和应对威胁上应当具有符合新的时代条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匿名威胁爆炸案的新特点及其现场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北京发生匿名威胁爆炸案件显现猛升势头,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这类案件的现场处置应遵循"信、严、快、判、细、敢"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14.
【正】京政发[2012]2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发布的数据,2007—2011年,印度是世界上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其军购份额占世界同阶段武器进口总额的10%左右,总额高达126亿美元。①该数据一经公布,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何进行大规模军购的印度不被称为威胁,且鲜有"印  相似文献   
16.
周飞 《法制与社会》2013,(28):12-13
“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在现行的《劳动法》中规定为无效合同,2007年刚刚通过的《劳动合同法》第26条也是同样的规定。。从国家角度看,防止用人单位利用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做出不利于劳动者的行为。但此项规定忽略了现在的中国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实际情况,无效合同确实解决了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约束,但是剥夺了劳动者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权利。我们认为应允许当事人将合同中不公平合理的内容加以撤销。  相似文献   
17.
乐平市有个共产主义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多种功能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江西23座大型水库之一。一听"共产主义"这个名字,有不少中老年人都能猜得到它是哪个年代的产物。是的,这个当地人喜欢简称为共库的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竣工。据说,建库时,每天都有近4万劳力奋战在工地上,红旗招展、人流穿梭、号声震天。可以说,共库是当地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携手拼搏的结晶,也是那段有着特殊意义历史的真实碑铭。  相似文献   
18.
19.
赵景芳 《学习月刊》2012,(19):39-39
2012年6月5日,美国再次发表《涉华军事力量发展报告》,6月16日、18日神九飞天并与天宫一号对接,也引起美、日、韩等国的嫉妒和新一轮“中国威胁”的论调。可以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关于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最初.中国觉得这是由于对外解释不够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是为盗窃.但是,在某一特定的犯罪现场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的情节能使罪名发生转化,例如转化型抢劫;有的情节会成为另一罪的构成要件.对于任何一个案件我们都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从犯罪发生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明确区别此罪与彼罪,量刑的幅度,达致罪刑均衡,既惩罚犯罪,又保护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盗窃过程中被第三人发现,盗窃的实施主体对第三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这一特殊盗窃案例进行剖析,对盗窃的客观方面进行探讨,并明确其与抢劫罪的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