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鲁烟 《春秋》2013,(5):33-33
2002年3月1日上午,春寒料峭。时任《春秋》杂志总编辑的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一所普通的公寓里,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泰斗、我们的山东老乡季羡林先生。  相似文献   
102.
葚泓 《春秋》2010,(3):15-17
季羡林先生说过:“我6岁到济南,19岁离开,一口气住了13年之久,说句夸大点的话,济南的每一寸土地都会有我的足迹。”在季老在济南居住的13个年头中.除了最初在曹家巷一家私塾就读1年外,曾先后在省立第一师范附小和私立新育小学读小学,在私立正谊中学和山东大学附设高中读中学。也就是说,季老的中小学时代是在济南度过的。  相似文献   
10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相似文献   
104.
徐恒足 《世纪风采》2007,(10):26-27
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昭告天下,请求摘下他头上“国学大师”、“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读来令人唏嘘感慨。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5.
季羡林与胡乔木相识于清华大学读书期间。1930年夏.季羡林与胡乔木同时考入清华大学。当时,胡乔木考取的是物理系。因其喜欢文科,入学后随即转进了少时就钟爱的历史系。18岁的胡乔木是清华园内的活跃人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名为“胡鼎新”的胡乔木,因参与并领导北平学生进行游行示威,上了北平市警察局的黑名单。  相似文献   
106.
前不久,著名作家、学者金庸在与北大学子的对话中谈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当今社会依然需要侠风义骨学生:侠之大者,要有为国为民的侠风义骨。在当今社会,侠义还有什么发展空间,如果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呢?金庸:今天上午我去医院探望了季羡林先生,他对我说,提到“侠”,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7.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6,(21):5-5
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95岁高龄的大师季羡林语。任何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社会治安问题上不作为,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冷漠,就是最大的失职,就不配做人民的公仆。——广州新任市委书记朱小丹将治安问题提到政绩一票否决的高度。优秀的人不会在理性与直觉之间作出选择,或者说在大脑与心灵之间进行取舍,这就好比他们不会选择只用一条腿走路,或者仅用一只眼睛观察。——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语。我以为,最美满的生活,就是符合一般常人范例的生活,井然有序,但不含奇迹,也不超越常规。——蒙田论幸…  相似文献   
108.
季羡林先生多年提倡一种大国学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所谓"国学"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不是单一的"汉学".也不是单一的儒学或者道家文化.国学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内是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外则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以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佛教本来是外国的东西,后来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他很多国家的优秀文化也要不断融入中国文化.要发展国学,必须实现三个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贯通、文理贯通.  相似文献   
109.
《传承》2008,(23):41-41
糖是一种寻常的日用食品,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注它。但季羡林从"糖"切入探寻清楚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在哥廷根大学留学时,季羡林对"糖"字从英文、阿拉伯文、印度文、  相似文献   
110.
《党政论坛》2008,(20):27-27
季羡林先生,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要做到内心和谐,就得想得开。我快到100岁了,就是因为想得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