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梁衡 《新湘评论》2009,(8):50-52
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初识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那时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在台上千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  相似文献   
22.
和合故能谐     
《新湘评论》2012,(21):32-32
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医院看望季羡林老先生时,和季先生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当时,温总理引用《管子·兵法》中的“和合故能谐”一语在于说明: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一致都实现了,  相似文献   
23.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21):55-55
《中国精神.中国人》是大师季羡林关于民族精神之作,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契合当下的中国梦、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复兴等焦点话题.“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大师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24.
季羡林题字     
蔡德贵 《党政论坛》2009,(24):12-12
季羡林小时候练过书法.但是后来长期在德国留学,没能继续下去,他总认为自己的字是见不得人的,自己从来也不是什么书法家。但如果对家乡有利.对文化事业有利,他也可以“献丑”。  相似文献   
25.
刘俊英 《政府法制》2013,(30):46-46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南斯拉夫语、印度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12国语言。他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他在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他为人谦逊朴实,尤其在荣誉面前,头脑清醒,淡泊名利。而他三辞“桂冠”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26.
内心和谐     
去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祝贺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27.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57-57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8.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勘里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茬勤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相似文献   
29.
有文章说,季羡林考大学时数学只考了4分,吴晗考0分。文章认为,他们尽管很偏科,但仍然是很有成就的学者,并由此认为,应该反省现在的教育制度。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对于这一文化现象,应该反省的不是现代教育,而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读者有所不知,比季老、吴晗更年长的一代,即鲁迅、胡适、毛泽东一代人,这个问题就更严重,那是个时代的教育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30.
韩陆 《北京观察》2009,(8):62-64
2009年7月11日上午.听到季羡林先生病逝的消息,我难以置信,因为上一次去看望季先生时.我们曾约好下次再见。季先生住院,除了腿脚不便之外.仍思维敏捷。我一直相信季先生能活过百岁。如今他竟然不在了.很多往事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