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山东人大工作》2009,(9):62-62
在《真话能走多远》一书中,季羡林先生专门谈到老年人的养生禁忌。本刊摘录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2.
在一个大师稀缺的时代,人们才会格外缅怀每一位大师的逝去。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先生可谓学贯东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却始终保持着宽厚、谦逊、平和、坚韧的秉性,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真正的大师品格。  相似文献   
93.
读书     
季羡林新作感悟 人生今年8月,季羡林先生将迎来他的95岁寿诞,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季羡林的新作《我的人生感悟》,收录了他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的散文.  相似文献   
94.
一位住在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的高龄老人,时时牵挂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灾情和受灾民众,他就是97岁的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至少有三次,季先生合上双目,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季羡林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相似文献   
95.
面孔     
季羡林 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季羡林去世。季羡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季羡林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  相似文献   
96.
沈必晟 《工友》2014,(11):52-52
正在新疆援建几年,对馕的兴趣一直不减。回到内地,一有空,我就去查找关于馕的文字纪录。但很遗憾,在蔡澜、逯耀东、赵珩等饮食大家的笔下,很少关于西北这种大宗食品的风雅文字。而纪录片,也只有一部韩国摄制的《面食之旅》,涉及到馕,却并没有着意于汉、维饮食文化的交流、交往与交融。季羡林先生的名著《糖史》,用一个老百姓天天都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食品,勾连了古印度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消长。我想,馕这一食品在中原如何演变成烧  相似文献   
97.
《当代贵州》2008,(5):43-43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8.
季羡林先生的"东西文化互补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季羡林先生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理论,借用了中国的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阐述了东西方文化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学术界对此说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系统梳理季羡林先生的观点是理解其思想的关键东西方文化的未来,不是西方文化会被东方文化消灭,而是西方文化必须吸收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以弥补西方以分析思维见长的思维方式.东方文化将在21世纪再现辉煌,正是指此而言的.  相似文献   
99.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中华文化长河,时而漫溢,时而浅狭,却从未枯竭,原因是总有新水注入。其实,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需如此。  相似文献   
100.
近读季羡林先生的口述实录,他说,以他活得这么长的一个年岁,以他足迹所到一百多个国家,以他见闻之广和博,他认识到,好人天生就是好人,坏人天生就是坏人,他所见无一例外。这个“天生”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是有些人天性凉薄,有些人善良宽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