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彭宁 《学习导报》2014,(6):22-22
一位笔名叫莫言的人实践了人生的“默言”,在孤独与沉寂中证实了人生可能的广阔与深邃。学会孤独,正是普遍浮躁、喧闹、急功近利的当代人最最缺乏的。正如莫言所坦言,健康生活其实应该很简单,要“悠着点,慢着点”。  相似文献   
72.
《学理论》2014,(36)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孤独,但这是一种不消极、不颓废的情绪,甚至是一种用以抵抗后工业社会对个体造成异化的武器。在他的小说中,不论是主角或者配角,抑或是无生命物体,周遭无不洋溢着村上春树式的孤独气氛,由此更透露出村上春树把玩孤独、品味孤独、与孤独平和共处的独特心态。  相似文献   
73.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孤独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因其政治观念、文化选择、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及其内心底处的文化孤独感,使其承受着几近半世的孤独。其孤独意识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表现为:独特的人生经历,产生孤独的重要原因;“孤独意识在《边城》等作品人物身上的体现;寻找"精神家园"的寂寞。由此唱出了一曲曲委婉动人但在当时却并不谐世的"梦"与"真"的牧歌。  相似文献   
74.
到法院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我要会见的是一个90后的少年——大亮(化名),因涉嫌贩毒被抓。匆匆赶到法院时,在一楼大厅的电梯口,我看见了他。他双手抱头,在法警的押解下低头进了电梯。我的心头一颤,多么阳光的少年啊,怎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75.
由于精神家园的迷失,人际关系的异化,人本身的物化以及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青年孤独感普遍存在。孤独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现代青年或许只有在不断的寻找过程中才有可能找到排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王磊磊 《法人》2008,(12):68-70
孙勇的路是孤独的。在他的梦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他一人孤身沙场,对面是无际无涯的千军万马,望不到尽头。他也有过机会选择退出,但是,最终他依然选择了孤独的去面对  相似文献   
77.
巴金是一个充满热情但内心却又“永远孤独”的作家。这孤独使他因家庭与社会的罪恶以及自己的性格缺失和人格迷失,产生出一种深重的赎罪心理与忏悔意识。而这种忏悔意识又总和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反思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8.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相似文献   
79.
异化和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美国浪漫派作家霍桑超越时代,从19世纪就开始关注孤独现象.本文首先详细分析<红字>中四个主要人物的不同孤独感受,并探究人际关系异化的原因,最后结合霍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小说的社会背景,追溯霍桑塑造孤独人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