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3篇
法律   257篇
中国共产党   560篇
中国政治   1381篇
政治理论   252篇
综合类   9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991.
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是研究妇女解放问题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了世界妇女社会地位的共同性,从早期的平等、中期的不平等到妇女的独立性、妇女的宗教像征以及妇女教育等问题上都是共同的,本文试图以此为世界妇女的解放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法律与宗教》一书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伯尔曼教授的著作。这本书不仅简要地讨论了历史上法律与宗教的复杂关系,而且在学理上分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的联系。一些精彩的语句,简洁且深刻,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法律的看法,法律信仰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一书入手,从东西方的史实角度出发探讨法律和宗教的关系,进而从理论上对法律如何信仰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基本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中.“长期性”是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信仰者的心理根源;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中国宗教的存在不可能不受到外国宗教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势必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当前农村宗教热的现象无疑是此一特点的注脚,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本文先从文化、社会及心理方面论述宗教的长期性,继而以此对农村宗教热进行阐读,最后提出对治的要点。  相似文献   
994.
《西藏统一战线》2009,(2):26-28
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里这段时间内,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一系列的宗教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做了许多指示和讲话。根据《西藏工作文献选编》,本文进行了搜集整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进军经营西藏的过程中,宗教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民族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团结工作、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经济工作、军事工作等。宗教政策具有相当的连续性。宗教政策非常具体,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包容性和宽容性。这个时期的宗教政策对于当时的现实有非常的针对性,对于今天的宗教工作有非常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存亡。对宗教问题要有“四个全面认识”。提高宗教工作效能要做到“四个要”。要充分认识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依法管理的着力点要放在宗教领域和宗教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要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96.
早在2700多年前,即公元前776年,由古希腊城邦埃利斯发起的首届奥林匹克赛会在宗教圣地奥林匹亚举行,它不仅是体育盛会,而且各城邦都派遣使节到奥林匹亚进行磋商、谈判、缔结和约。即使有交战城邦,在赛会期间也实行“神圣休战”。无论是以前的对手或敌人,都可在同场竞技、同台看戏、化干戈为玉帛。在宗教圣地共叙兄弟之谊。  相似文献   
997.
永靖傩文化     
《党的建设》2009,(12):15-15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  相似文献   
998.
殷周秦汉"天"论的历史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周宗教性之"天".<尚书>中殷人言"帝"尚未言"天",周人之"天"具有宗教和伦理的双重意味;第二阶段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天"论分途."天"的宗教意识消隐,伦理属性张扬;第三阶段为秦汉时期的综合性"天"论.<吕氏春秋>为其始,至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达到顶峰.殷周秦汉"天"论一干而多枝,表现出早期中国哲学"天"论的三段论发展.  相似文献   
999.
金娟 《前沿》2010,(5):194-196
本论文以"宗教与文化"为主题展开研究,通过文化视角初步探讨宗教的文化属性,在总体考察我国五大宗教文化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关于"儒、佛、道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彰显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的研究论断。  相似文献   
1000.
涂尔干是法国社会学派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宗教的兴趣主要是来自家庭、近代法国思想传统和"社会学主义"的方法论倾向三方面的影响。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理论立场的主要基点可以概括为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研究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思想,结合当前中国现实社会中普遍的信仰缺失问题,可以关涉当下中国社会道德信仰体系的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