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909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463篇
政治理论   202篇
综合类   47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宪政是将宪法文本化的意识形态从应然走向实然的政治过程和政治形态,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价值选择和理想状态。宪政的首要且最终目的是控制公权,保障私权。由于公权的天然膨胀性,依法行使公权仅靠政府的自控往往是不够的,服务于宪政模式的"控权"思想应运而生,"控权"应该成为实现宪政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本文着重从"控权"思想这一角度对现代我国的宪政实践进行讨论和思考,以期为我国宪政的完善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92.
所谓民生,就是人生存的全部需求和发展的普遍需求。我国正面临的严峻的民生问题:在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胡锦涛主席将人民理想的生活现象描述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明确指出我们的政府应该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和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  相似文献   
993.
陈纯柱  林莘 《探索》2012,(2):61-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主宪政的道路,虽然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好的宪法是宪政建设的前提;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宪政发展带来了支撑和动力;完善法制,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的执政机制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4.
2010年11月22日,一则消息震痛了学术界乃至全社会:著名宪政学者蔡定剑于该日凌晨3时离开人世,年仅54岁。我与蔡先生早就相识且交往颇多,虽然早就知道他患上晚期癌症,但还是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接下来的几天,我的心仿佛一直有一股莫名的泪水在流淌……  相似文献   
995.
宪法作为一纸契约,是各方利益主体相互协商、妥协的产物。1921年湖南在制定省宪的过程中,由于制宪各方在省议员名额分配和省长选举办法上僵持不下,省宪审查会破裂,宪法草案几近流产。最后,由于各方的相互宽容、妥协,宪法草案终于得到通过。故宪政的妥协不是偷安,而是双赢。在立宪时,妥协是一种立宪的技艺,更是立宪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6.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基本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自由、平等、博爱”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以及“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宪政主张的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博爱”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也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在宪政主张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孙中山关于“革命程序”的设计,是力图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结晶,在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997.
刘波 《法制与社会》2011,(8):279-280
对于和谐文化,第一感觉就是如此宏观且饱含着时代色彩,而将其放置在宪政领域进行思考又产生了若干新的困惑。而本文要谈论的主题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在当代中国宪政文明建设中究竟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8.
《广东党史》2010,(4):35-35
<正>"人民政府"的称谓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又是怎样提出的呢?谢觉哉在1944年2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前日座谈会上,吴满有称边区政府为‘人民政府’。"前日即2月27日,座谈会即宪政问题座谈会。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2月29日头版头条报道称:延安各界宪  相似文献   
999.
品读郭道晖教授近十年来,特别是耄耋之年的论著,可以发现他从人本主义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基础,洞察中国实际,提出诸如政治人权是当代中国首要人权,公民权是国家法定的政治权利,以及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迥异的公民社会等新见解。他发掘社会权力在公民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社会权力不仅与国家权力互动,而且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源泉。他紧扣人权保护、制约国家权力这个宪政的核心,提出要以宪政社会主义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将宪政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他在逻辑上回归到人权这个起点。他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学术思想的层面、从历史纵深感的层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从"新法家"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古代中国的法家、现代中国的新法家,都有内在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吸纳了法家与新法家的思想;从"新宪政"的视角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支撑一种新的中国式宪政;从"新中国"的视角看,"新中国"是一种文明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新中国"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