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2篇
法律   213篇
中国共产党   275篇
中国政治   530篇
政治理论   136篇
综合类   2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连战 《台声》2005,(5):35-35
4月28日上午11时15分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北京首都机场。连战在机场受到中台办主任陈云林等热烈欢迎,陈云林首先发表讲话,欢迎连战一行。陈云林讲话之后,连战也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962.
20 0 1年日本掀起了战后罕见的全方位改革 ,被誉为日本版“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的“小泉革命”正在改变着战后日本资本主义模式。但改革的震动和守旧势力的抵制以及亚太地区环境的变化决定小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其“政治自立”、“经济自助”、“外交自主”的整体国家战略目标 ,亦将对亚太格局变动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63.
兵地融合是兵团和地方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兵地融合发展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研究兵地融合对维持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少、研究领域不集中的现状;以收集到的兵团网兵地融合专栏的文章为文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6软件对其进行文本分析,通过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发现兵地融合民生领域关注高。结合两种分析方式的结果,总结得出兵地融合的主要研究主要分为经济领域、城镇化领域、农业领域、社会民生领域,兵地融合未来研究应与现代化融合,并开拓新的融合领域。  相似文献   
964.
书面言语鉴定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打印技术的普及,涉案的不留笔迹的打印文件显著增加,书面言语鉴定技术倍受关注。近年来,运用统计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词频检索与统计等新技术获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鉴定实践。书面言语鉴定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文件检验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必将在司法鉴定领域发挥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965.
2005年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双方贸易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和承包劳务发展迅速;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多、双边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存在诸多有利因素,但也面临外部竞争加剧、内部贸易摩擦不断等不利因素,需要中非双方给予重视.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提出了5项旨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措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在2006年召开,这都将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中非友好关系,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和快速的发展.展望2006年,中非经贸合作将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966.
本文对柬埔寨2013年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对外关系作总体回顾,并对2014年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67.
当前,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两大重要国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在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研究与预测中国与美国未来十年经济、贸易、投资、就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对于准确把握未来世界经济增长态势,科学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8.
Abstracts     
《国际展望》2014,(1):146-150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China's Diplomacy at a New Starting Point YANG Jiemian For more than one year after taking office, China's new leadership has largely inherited and continued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of its predecessor. On the other hand, given China's growing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hallenges, and change of government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China, it has adjusted and enriched the substance of the strategy in a distinctive way. For example, the new leadership has specified strategic self-identification, updated strategic thinking, kept strategic composure, strengthened strategic initiative and planning, and developed strategic theories.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requires further adjustment for the next decade to enha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execution, China's diplomacy will be conducted in a more active, pragmatic, and effective way and will thrive in meeting challenges and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China's strategic diplomacy needs to reflect the vision and logic of a rising global power, strengthen strategic construction based 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by further adjusting strategic objectives, building strategic cooperation networks, and deepening strategic theoretic studies.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requires perspectives that are all-dimensional, diversified, and transcends space and time. It need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nging and interac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to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deepen domestic support. Finally, academic circles of IR and diplomatic studies should be driven by an acute and urgent sense of calling to construct and develop China's strategies within the diplomatic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enrich the variety of public goods provided by China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96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产力思想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改革推进、深入发展、全面深化四个阶段。生产力思想发展的辉煌历程展现了其内在的变迁逻辑: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单一发展转向多元发展、学习借鉴转向自主创新、解决人的温饱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70年来生产力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变迁逻辑,启示我们应该坚持党对生产力发展的绝对领导地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力发展观,加强生产力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改革创新,以深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责任使命,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思想。  相似文献   
970.
《国际展望》2013,(1):151
《国际展望》是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关系类学术双月刊。该刊自转刊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和厚爱。为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阐述中国和平发展理念,诠释中国对外政策,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分析国际局势变化,介绍最新国际关系理论,促进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国际展望》编辑部今特向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