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8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泥石流之殇     
阿碧 《检察风云》2010,(17):30-32
2010年8月15日,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7天之后。全国举行哀悼活动,深切哀悼在这次灾害中遇难的同胞。时间往前推到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抢险救灾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泥石流之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呢?  相似文献   
52.
范英  胡敏  陈婷  宋开文 《廉政瞭望》2010,(16):20-22
时间,定格在8月13日下午3时。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重创龙池景区。  相似文献   
53.
《时事资料手册》2010,(5):26-27
8月7日23时左右。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8月8日凌晨,特大山洪泥石流冲进县城.并截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泥石流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救灾工作作出熏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8月8日12时赶赴灾区。据舟曲抢险救灾指挥部新闻中心通报.截至8月30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祗流地质灾害中遇难1467人,失踪298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已解救1243人。国务院决定.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  相似文献   
54.
《党的建设》2010,(9):23-25
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分别向灾区表达慰问和关切。8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55.
《党的建设》2010,(9):22-23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没有什么比救灾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灾难发生后,中央财政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紧急下拨我省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国家防总紧急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我省成立应急指挥部,紧急启动一  相似文献   
56.
《党的建设》2010,(9):36-40
省民政厅:全力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以来,省民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把保障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当前全省民政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多策并举,科学施救,全力以赴供给生活急需物品,保证了灾区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  相似文献   
57.
马芳 《党的建设》2010,(11):34-34
今年8月8日凌晨,我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这次灾害灾情之重、救灾难度之大,在我省乃至全国同类灾害中都很少见。在随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生命救援行动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为了大力宣传抢险救灾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弘扬"大灾不屈、抢险不惧、共克艰难、矢志不渝"的伟大抢险救灾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重建家园,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武警甘肃总队组织了"甘肃省抢险救灾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58.
2010年8月7日23时40分,我省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暴雨,特大山洪引发的泥石流沿着三眼峪、罗家峪等沟系向县城涌来,泥石流经过的乡村和城区,顷刻间被夷为平地。舟曲的藏语意思是白龙江,是我国唯一以水命名的县城,素以"藏乡江南"和"陇上桃花源"著称。白龙江是长江的支流之一,舟曲县城就坐落在白龙江的臂弯里。肆虐的山洪、  相似文献   
59.
《党的建设》2010,(9):10-10
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务院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指导协调小组关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60.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各地因区域或局地强烈降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或城市内涝灾害等造成的人员伤亡众多,经济损失巨大。这些灾难的发生固然存在降雨大、来势猛、历史罕见、地形复杂、超过设防标准等客观原因,但无法否认的是,我们的社会仍存在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防灾减灾知识不足的问题。一个理性的、成熟的社区、城镇、都市乃至国际都会,应该能够具备自我反省的气度、素质和能力,其防灾避险意识应不断受到平日里有组织的激发,如此,当灾害来临时才能有序应对,社会建设才能更加智慧地前行。因此,从战略层面分析,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与防灾减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片面强调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