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6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总书记在北京的讲话,实际上把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在未来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核心问题,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原因,应抱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相似文献   
62.
慰问     
新年快到了,刚上任的霍局长向我交代,年前不管怎么忙,他一定得去市郊看望以前在单位当过门卫的黄师傅一家。黄师傅的老伴因痛常年卧床不起,女儿又是哑巴,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他微薄的退休金和儿子蹬三轮挣的钱来维持。  相似文献   
63.
黄裕 《今日上海》2010,(8):35-35
崇明芦橡,上海市民喜称“崇明甜芦粟”,属高粱别种,在崇明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明正德年间纂修的《崇明县志》上曾有记载,是崇明著名的土特产之一。  相似文献   
64.
黄裕 《今日上海》2010,(9):46-46
崇明金瓜,又称“金丝瓜”(瓜体金黄色)或“银丝瓜”(瓜体银白色),在当地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闻名沪上的崇明传统特产。 关于崇明金瓜,在民间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清康熙年间,崇明有位黄秀才赴京赶考,在与老母、妻子辞别时,妻子给了他一只金瓜并说:“这金瓜皮坚肉厚,可存放长久时间,你带在身边就像带着一颗家人期盼你早日回家的思念之心……”  相似文献   
65.
王裕 《今日上海》2010,(1):44-44
上海虽然开埠只有167年历史,但郊区的“农耕文明”已历数千年。勤劳的淞沪先民在农耕、渔猎和手工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培育出一大批具有上海郊区地方特色的土特食品。在建国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土特食品得到了空前的挖掘与发展,并已逐渐趋向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今年5月,上海将举办令人瞩目的世博会。为了向世人介绍和展示上海郊区这些著名的土特食品,笔者对其进行专题采写,并形成了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66.
黄裕 《今日上海》2010,(2):45-45
“谁说上海没有好酒,这酒不是很好吗?”已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时任上海市市长期间,初品“神仙大曲”便不由发出如此感慨。  相似文献   
67.
《今日海南》2013,(1):50-50
久负盛名的“海南第一山”——东山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郊,海拔184米。以“东山八景”“仙山佛国”“摩崖石刻”闻名遐迩.是海南最古老最悠久的佛教圣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68.
一位大爷在宁波市郊开了间杂货店。店很小,只能摆两个柜台,销售的是普通而实用的商品:雪饼、冰红茶、中低档香烟等。店里还有一部公用电话。 有许多回湖北、安徽的打工者,还有一些出公差的人都在他的店门前等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