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259篇
中国政治   117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5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建国初期,中苏两国政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全面经济技术合作。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中国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和留苏教育、合作科研培养人才;引进和仿制农业机械,引进制造拖拉机站、联合收割机、柴油机成套或关键技术设备,实现主要农业机械国产化;学习苏联模式建设国营机械化农场与拖拉机,为农民代耕代种,试办示范农业机械化;苏联赠送全部农机设备,派遣专家援建大型机械化农场,系统传授农业机械化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输出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建国初期中苏经济技术合作,中国系统引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与管理经验,对农业机械化起步与农业发展,形成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2.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而在建国前夕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理论和政策导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却显得极为初步和不足。因此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 ,党和国家领导人 ,把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和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达成共识。但是事实上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极为短暂 ,“过渡形态”也离开了原始设想的相对稳定的初衷。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肤浅的分析。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 ,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63.
背景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1949年5月5日至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了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分析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今的主旋律,它的前奏曲就是党中央在建国初期的科学技术决策,党中央一系列的科技政策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先声。  相似文献   
65.
建国初期,我军通过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教育、投身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实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及开展大规模的政治运动等途径,有效培育了人民军队所特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6.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实施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成为新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67.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务接待工作的改革,1955年,国管局遵照国务院的指示,对公务接待(当时称为交际、招待)工作进行了改革。本文将改革初期的一些情况,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8.
建国初期的1951年初到1954年春,中共中央开展了一次整党运动。通过这一运动,有效地克服和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经受住了执政的最初考验。5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次整党运动,对于加深胡锦涛总书记重提“两个务必”思想的理解,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 整党运动前的整风 建国初期的整党运动是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69.
平典 《理论与实践》2003,(10):24-25
1948年的辽沈战役被誉为“历史的大手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战役的胜利已经预示着新中国的崛起;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央又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5月31日至6月3日,温家宝总理考察了辽宁,就振兴老工业基地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辽宁的发展。8月初,温  相似文献   
70.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新中国建立前基础教育已有了很大发展。各类学校已形成一定规模,据1949年初的统计,北平有公私立中等学校110余所,学生约4万余人.其中私立学校有60余所。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对私立学校采取了维持现状、区别对待、指导整顿、逐步接办等政策.最终于1952年9月对私立中等学校全部实现了接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