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0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各国政治   168篇
工人农民   325篇
世界政治   7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8篇
法律   4945篇
中国共产党   8130篇
中国政治   9367篇
政治理论   3709篇
综合类   544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952篇
  2014年   2691篇
  2013年   2486篇
  2012年   2937篇
  2011年   2704篇
  2010年   2573篇
  2009年   2570篇
  2008年   2802篇
  2007年   2328篇
  2006年   1667篇
  2005年   1304篇
  2004年   1036篇
  2003年   961篇
  2002年   1080篇
  2001年   805篇
  2000年   883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与时俱进的十分重要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92.
93.
94.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过去任何的制度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这种机制的压力和经验几乎全都来自外部世界。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所导致的由内生型改革走向外生型改革的挑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都进行了创新,但从进展看仍然面临从外部到内部的不平衡问题。为了迎接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样化的深刻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真正着眼于长远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5.
当今全球化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这个发展平台上,人的发展程度客观地得到了极大提高;全球化最终会造就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最终会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客观的必然发展趋势。不过,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96.
社会公平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纵观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赖长鸿 《现代法学》2002,24(5):154-158
我国现行劳动法律体系存在着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缺陷。因此 ,应在探析其价值内核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劳动法律体系。该体系应包括 :劳动力市场主体法、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法、劳动宏观调控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争议处理法。  相似文献   
98.
为实现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行为教育势在必行。法律行为的可变性和社会性是法律行为教育理论依据的关键 ,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法律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9.
《今日海南》2005,(7):29-2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0.
朱晓鹏 《探索》2005,39(2):62-65
当代社会主义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中应该而且可以探索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必须在回顾总结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并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方法进行认真的革新,特别是要通过“回到马克思、”回到现实的语境、回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视域,努力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以合作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价值体系,为现实社会主义的推进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